正文 第19章 《圍城》(2)(2 / 3)

妙語擷萃

拍馬屁跟談戀愛一樣,不容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

蘇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豔如桃李,冷若冰霜。”讓方鴻漸卑遜地仰慕然後屈伏地求愛。誰知道氣候雖然每天華氏一百多度,這種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風全行不通。

延伸閱讀

鏈接一錢鍾書讀書

錢鍾書從啟學之時,就博覽群書。讀中學時,就讀了《天演論》等英文原版著作,還啃下了《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至於他喜愛的小說雜誌更是愛不釋手,披閱不倦。考入清華後,他的第一個誌願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終日泡在圖書館內,博覽中西新舊書籍。自己的書就用又黑又粗的鉛筆劃下佳句,又在書旁加上他的評語。他閱讀麵之廣,連許多教授也歎為觀止。錢鍾書的博覽,不僅在清華聞名,而且蜚聲海外。1935年夏錢鍾書到英國牛津大學攻讀。這裏擁有世界著名的專家、學者,尤其是該校擁有世界第一流的圖書館——牛津博德利圖書館,它不僅有規模龐大的中心圖書館,而且在其周圍建有幾十個專題圖書館。錢鍾書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盡情閱讀文學、哲學、史學、心理學等各方麵的書籍,他還閱讀了大量的西方現代小說。由於錢鍾書的知識麵極寬,“牛津大學東方哲學、宗教、藝術叢書”曾聘他為特約編輯。錢鍾書的博學,歸功於他的博覽。他閱讀書籍所寫的劄記,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毫不誇張,他寫學術巨著《管錐編》時,所用的資料足有幾麻袋。錢鍾書做學問的深思慎取首先表現在對待前人的態度上。他的《管錐編》以劄記形式,糾正了前人的不少謬誤之處。同時也充滿了許多自創的新見。錢鍾書以文學的眼光發現不少被文學家忽視遺忘的“文心”,豐富了我國的文藝理論。其次,錢鍾書對當代權威敢論長短。錢鍾書的深思慎取,又是與自己的獨創之見相聯係的。他常常以新的觀點、新的方法、新的資料去豐富中國文學研究的寶庫。他以心理學來闡釋古典詩文、小說中的心理狀態。錢鍾書主張先博後約,由博返約。即先廣泛涉獵,博覽群書,然後再在此基礎提煉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使他成為一代學術泰鬥,也為後學者指出了正確的成功之路。

鏈接二錢鍾書與法國文學

1935年,錢鍾書到劍橋大學研究生院攻讀了二年英國文學,後來又到巴黎大學研究一年的法國文學。三年留學,加深了錢鍾書對歐洲文學和文化的理解,特別對法國的文學和文化尤為精通。他對法國文學和文化的熱愛,也為法國人引為知己。錢鍾書逝世後,法國總統希拉克發來唁電稱:“法國深知這位20世紀的文豪對法國所作的貢獻”,“自30年代錢鍾書先生就讀巴黎大學時,他就一直為法國文化帶來榮譽,並讓讀者分享他對法國作家和哲學家的熱愛。”

錢鍾書喜愛的法國作家和哲學家有拉伯雷、蒙田、伏爾泰、普魯斯特等。拉伯雷,這位法蘭西喜劇天才在《巨人傳》中淋漓盡致的表現,開啟了錢鍾書對法國式戲謔的喜愛和借鑒。蒙田所開創的哲學隨筆,更是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師法的藍本。伏爾泰哲理小說用戲謔筆調講述荒誕不經的故事,在影射和諷刺中闡釋深刻的哲理,為錢鍾書打開了一個智慧的天地。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對《圍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拉伯雷、蒙田、伏爾泰,都是所處時代的大智者,具有深刻的懷疑思想和強烈的理性批判精神。他們對於人性惡和社會醜的批判,是以戲謔的審美態度,靈活運用的廣博學識,以及機智的嘲弄和優雅的諷刺,這與英國式的幽默是完全不同的。英國幽默中有一種陰鬱和痛苦的意味,有一種自我嘲笑的內省,是一種“冷嘲”;而法國式的戲謔中卻洋溢著智慧和樂趣,可以說是特殊的“熱諷”。後者,自然更符合青年錢鍾書的頑童天性。

在巴黎,法國文學這種戲謔傳統,極大地豐富了錢鍾書的創作個性。如果說,清華園中錢鍾書的頑童性格,常常表現為橫掃一切的狂氣;那麼,這時的錢鍾書卻掌握了一種從高處俯視和戲弄醜惡的智者風範。智者的冷眼和嘲諷,代替了狂生的自傲和蔑視。是法國文學和文化,教會了錢鍾書理解和掌握隨筆喜劇藝術的高雅和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