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把十月革命後初期的俄國比做“巨大而沉重的海船”,列寧則是它英明的舵手。高爾基結合自己所犯的錯誤,熱情地歌頌了列寧高度的革命堅定性和預見性。這一部分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材料豐富。高爾基在回憶列寧的時候,許多親身經曆的事情就一幕幕地在腦海中浮現,從而使這一部分包括了極其豐富的曆史事實;二是感情充沛。高爾基在追憶往事的時候,充滿了對列寧的懷念之情,常常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而中斷了敘述。

高爾基曾寫過6篇關於革命家的回憶錄,其中有《米嘉·巴甫洛夫》(索爾莫沃的工人革命家)、《列昂尼德·克拉辛》(早期布爾什維克革命家)、《米哈依爾·維洛諾夫》(喀普裏時期結識的工人革命家),但是最為人傳誦的是關於列寧的這部回憶錄。

高爾基還寫了更多的關於文學家的回憶錄。除前麵提到的關於托爾斯泰和柯羅連科的回憶錄以外,他還寫了關於布洛克、托爾斯泰夫人、普利什文、加陵·米哈依洛夫斯基等人的回憶錄。

這些回憶錄中不僅記載了這些人物的人與事,而且因為他們都與高爾基有過交往,所以難免有許多地方也寫到作家高爾基本人。通過這些回憶錄,我們也可以看到高爾基這位追求真理,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人民的偉大作家的光輝形象。

20世紀20年代,高爾基第二次來到意大利。此時的意大利,已經是一個政權日益法西斯化的國家。高爾基親眼目睹法西斯分子是如何迫害民主力量的。

高爾基這次來意大利並沒有打算久留。他以為這裏的氣候會使他很快地恢複健康,他就可以回國去,但事實並不如此,他的身體狀況使他無法實現最初的想法,他需要較長期地留在索侖托。

來到意大利的第一年,高爾基深居簡出,同外界接觸較少。這是因為與政治形勢有一定關係,同時也因為這時的高爾基想集中精力來從事寫作。

高爾基每天寫作達10多個小時,到索侖托後僅僅4個月就完成了《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的初稿。在此後的半年時間,他對這部小說又做了2次修改。1925年3月,他開始寫作《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這部書直到1927年,他才寫完了第2部。

1925年,蘇聯駐英國大使,老布爾什維克革命家克拉辛來索侖托訪問高爾基。此後便形成一個傳統,無論蘇聯的哪一位來意大利,都必然來拜訪高爾基。

高爾基非常熱誠地歡迎來自祖國的每一位客人,其中有學員、工程師、演員、工人、海員等許多種職業的人。當然,來他這裏更多的是作家。

高爾基關心祖國發生的一切重大政治事件,對年輕的蘇聯文學的發展特別關注。他閱讀了大量的新書、報刊上的廣告和大量的手稿。

高爾基與祖國的幾十位青年作家都經常通信。給他寫信的人有從事各種職業的人。不僅僅是一大批已經久負盛名的作家,或者是那些初露頭角的作家。而且還有大批的工人通訊員、農民通訊員,甚至是普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這些人每天從全國各地給高爾基寄來大量的書信、手稿、文學試作,提出各種要求,像對待自己的老師或朋友一樣談論自己的工作。高爾基每天收到的書信達40~50件之多。

遠在1917~1918年間,當高爾基在對待十月革命的問題上同列寧發生分歧的時候,馬克西姆就站到了列寧的一邊。1917年4月,他參加了布爾什維克黨,同時積極參加了十月革命,當時他不斷地把父親的情況告訴列寧。

例如:1918年上半年,馬克西姆寫信給列寧,他說:“爸爸開始改正錯誤——‘變得左一些了’。”1919年,馬克西姆曾想參軍上前線,但是列寧反對他這樣做,列寧對他說:“您的前線——就在您父親的身旁。”

馬克西姆深刻地領會了列寧說的話,並將這番話告訴了他的母親和妻子。他懂得,幫助像高爾基這樣的父親,不僅是兒子的職責,而且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1921年,他作為外交信使出使德國,高爾基去德國養病後,馬克西姆就一直生活在父親的身邊。他掌握四門外語,也經常為父親做翻譯、打印手稿,還經常為父親開車或者去完成父親的委托。

20年代中期,蘇聯人民轟轟烈烈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國家的麵貌日新月異地變化著,這一切使高爾基非常激動。他特別盼望能返回祖國,可是他又希望寫完長篇史詩後再回國。

在1926年的一封信中,高爾基說:“在俄羅斯有許多有趣的事物,我真想親手去摸一摸。但我陷在一部長篇小說裏邊了,不寫完它,我是看不見俄羅斯的。”

但是,在1928年春天,當高爾基剛寫完史詩第二部的時候,他的歸鄉之心實在難以忍受下去。他終於中斷了寫作,5月28日,在這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高爾基到達了莫斯科。

在通往白俄羅斯車站的大街小巷,都擠滿了或者高舉旗幟、或者拿著各色彩色的氣球、或者捧著鮮豔花朵的歡迎人群。歡迎人群中既有紅軍戰士、少先隊員、工人,又有作家和學者。當高爾基走出車廂的時候,千百隻手向他伸過來,把他舉了起來。高爾基感到無比幸福,激動得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