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歐洲中世紀文學(2)(2 / 3)

《列那狐傳奇》是一部諷刺作品。它以獸寓人,並且賦予群獸以人的行動、語言、思想和感情,這樣來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醜惡和腐敗。諾布勒獅是國王,橫行霸道,獨斷獨行。依桑格蘭狼和布倫熊等是貴族廷臣,為非作歹;強取豪奪。貝拿爾主教是一頭笨驢;教皇代表繆薩爾是一隻駱駝;普利莫在祭壇上大唱彌撒,是一條嗜酒的狼。下層社會也有代表人物,象雞、兔、蝸牛等。列那狐的形象特別複雜,盡管故事說他是貴族廷臣之一,但在他和狼、熊、狗等鬥爭中,他卻是一個反封建人物,至少是一個封建逆臣。他是智力的象征,他的勝利表示市民智慧戰勝了封建暴力。27組詩都把市民的機智狡猾作為優良品質而加以肯定。另一方麵,列那狐和下層社會的普通人也有矛盾。他欺壓他們,他們抵抗他,反擊他。在這些鬥爭中,列那總是失敗者,他欺壓弱小的行為受到譴責。

這部作品貫徹了小人物可以戰勝大人物的思想。在這一意義上,列那狐又是城市貴族上層分子的形象。

《列那狐傳奇》問世後,法國有好幾個詩人為它寫續篇,德國、英國、弗蘭德斯、意大利都有譯本或模仿作品。18世紀90年代,德國詩人歌德根據這則故事寫成敘事詩《列那狐》。

騎士文學

在中世紀,騎士文學曾盛行於西歐。騎士文學是世俗的、非教會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文學。在11世紀和12世紀初,西歐封建製度已確立和鞏固,這時封建貴族階級除了教會文學外,還要求有更直接具體地反映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文化,騎士文學就是這樣出現的。

騎士製度是封建製度的產物。封建領主、貴族為了進行戰爭和鎮壓人民,豢養了許多騎士,他們把自己的子弟及中小地主訓練成享有特權的騎士階層,後來領主的家臣和富裕農民也有成為騎士的。由於幾次十字軍東征中戰爭的需要,也由於在東征中受到較高的東方文化的影響,騎士的地位大為提高。騎士的信條就是忠君(忠於領主)、護教、行俠、尚武。他們參加各種冒險事業,不僅要保護貴族領主和城堡、國土,而且要效忠和保衛女主人——貴夫人。女主人在騎士心目中像聖母一樣神聖,這一點後來發展為對貴婦人的崇拜和愛慕。能為自己“心愛的貴夫人”去冒險取勝,博得貴婦人的歡心,成了騎士最大的榮譽。這一切就構成所謂“騎士精神”。騎士文學就是描寫騎士冒險事跡的作品,以及後來大為流行的描寫騎士與貴婦人之間英雄美人的熱烈愛情的作品。

騎士文學是為維護封建製度服務的,其基本主題隻有兩個:歌讚對貴婦人的愛慕和對領主的忠誠,而其英雄美人故事也有明顯的封建性和矯揉造作的特點。但其中如保衛國家、濟困扶危、鋤強扶弱、保護婦女、尊敬老人等道德信條,也有符合人民願望的一麵。同時,騎士文學肯定世俗的愛情,歌讚現世生活和愛情的歡樂,這畢竟突破了禁欲主義的束縛,是對宗教教義的背離。因此有些騎士文學作品也有一定的人民性。

騎士文學的主要體裁是騎士抒情詩和騎士傳奇。

騎士抒情詩最早是在法國南方普羅旺斯盛行起來的,俗稱“普羅旺斯抒情詩”。抒情詩的內容多為歌唱騎士的英勇事跡及其與戀人的悲歡離合,不寫愛情的極為少見。普羅旺斯抒情詩有寫騎士在鄉村苦苦追求牧羊女的“牧歌”,有寫騎士與貴夫人幽會及惜別的“破曉歌”,有寫關於“典雅的愛情”的對話和爭論的“辯論詩”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破曉歌》。它用熱烈的筆調描寫騎士與貴夫人幽會,以及破曉時依依惜別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