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同馬丁的頻繁接觸,萊昂諾爾逐漸感到馬丁心地淳樸,不亢不卑,愛慕之情油然而生。然而,也就在馬丁伴同拉斐爾和阿古斯丁出入貝爾納達太太家的過程中,貝爾納達太太的小女兒埃德爾米拉,這位多情傷感的姑娘也愛上了馬丁。貝爾納達太太出於名利前途,卻竭力撮合埃德爾米拉同一名警官完婚。埃德爾米拉傾心於馬丁,一再拖延婚期,以至采取離家出走的斷然措施,並且請求馬丁給以一臂之助。萊昂諾爾通過這件事獲悉他們兩人情誼不淺,心情十分痛苦,對馬丁進行了質問,恩西納也對馬丁有所非議。富有自尊心的馬丁於是主動疏遠恩西納全家,乘學校放假之時暫時告別了首都。

與此同時,貝爾納達太太由於高攀恩西納少爺的幻想遭到破滅,加上阿德萊達的醜行敗露,使她惱恨拉斐爾·聖路易斯少爺對其女兒的無情遺棄,決意報複。一天,她親臨恩西納先生家庭的社交集會,在眾目睽睽之下,揭露和譴責拉斐爾勾引了她的女兒阿德萊達。這樣一來,瑪蒂爾德本人堅決宣布退婚。拉斐爾聲譽掃地,隻得暫時退居修道院。

學校假期結束,也就是1851年夏末,馬丁重返聖地亞哥,拉斐爾也結束了隱居生活。知己重逢,互相交談對當前政局的看法。拉斐爾告訴馬丁“平等社”成立的消息。“平等社”是一個受巴黎六月起義影響,於1850年初在智利成立的以人權、博愛為基本口號的政治團體。成立後不久,與自由黨人聯合起來進行競選,反對保守派執政,公開號召舉行武裝起義。馬丁與拉斐爾相約共同投身參加。

癡情的埃德爾米拉對於馬丁由於她的緣故而疏遠恩西納一家感到不安。決定登門拜訪萊昂諾爾,向她披露馬丁曆次的來信,從而證實了馬丁對她隻有友誼,對萊昂諾爾卻懷著愛情。在這同時,萊昂諾爾也收到了馬丁在起義前夕發出的告別信。他寫道:“當你收到這信時,也許我已不在人間……你始終是我一生中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愛人……”

4月20日,“平等社”領導群眾舉行了武裝起義,在首都發生激烈巷戰。起義因出現叛徒而告失敗,史稱1851年民眾與軍隊嘩變事件。拉斐爾重傷陣亡,馬丁負傷潛逃到萊昂諾爾住所,被追捕者包圍。馬丁已準備和追捕者決一死戰,慷慨就義。萊昂諾爾卻在此時挺身而出,明確表示:“馬丁雖然清寒,但品質高尚,才智過人;我對他的愛情是有充分理由的。”她要求馬丁放下武裝,聽從她的安排。馬丁因此被捕,並被判處死刑。萊昂諾爾百感交集,焦急萬分,多方設法營救。恩西納在女兒的敦促下,也去當局進行斡旋。埃德爾米拉為了對馬丁的深情厚意,更作出了重大的自我犧牲。她向求婚的警官表示,可以接受他的求婚,但是必須以營救馬丁為條件。在萊昂諾爾的策劃下,馬丁終於成功地越獄出國避難。

當年歲末,各地的起義相繼被撲滅以後,事態才告平息。馬丁獲赦返回祖國,同萊昂諾爾結成了美滿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