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者與死者
《裸者與死者》是美國作家諾曼·梅勒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
小說描寫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故事。
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海軍奉命攻占日軍占領的太平洋島嶼,在戰爭到來時,一部分士兵對戰爭感到懷疑和絕望,厭戰思想嚴重,有的士兵不堪忍受折磨開槍自殺,有的瘋狂屠殺日軍以求發泄。哈佛大學畢業生赫恩少尉是個有自由思想的激進青年,因和同事保守的思想格格不入發生爭吵,不久在執行任務時戰死。克洛夫特中士獨斷專行,有強烈的指揮欲,不顧一切地強令部下繼續前進。
作者曾在二次大戰中服過兵役,這部小說就是作者以此段經曆為藍本進行創作的。它真實地再現了風雲變幻的戰場狀況,揭露了美軍內部的黑暗、混亂、腐敗,控訴了戰爭的罪惡和殘酷及對人性的摧殘、扭曲。
小說場麵描寫宏偉廣闊,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由於作者善於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因而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動、飽滿、個性鮮明。小說還曾因不加修飾地引用士兵的猥褻語言而引起過爭論。
隱形人
《隱形人》是美國作家拉爾夫·埃裏遜的長篇小說,出版於1952年。
主人公是個貧窮的黑人,在演講中獲得成功,得到了上黑人大學的獎學金。由於主人公領白人校董看到了黑人生活的陰暗麵,因此被停學。主人公在工廠做工時負傷,後來參加了黑人運動組織“兄弟會”,屢次發起黑人抗議運動。因為會員之間矛盾重重,組織始終處於渙散狀態。他終於對“兄弟會”失望了。在一次躲避暴亂時,他鑽進了下水道,開始了地下生活。
小說以犀利的筆鋒觸及了美國社會乃至文學中不被重視的黑人社會,對他們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反映了他們在美國社會中所受到的種族歧視和不公正待遇,同時也深刻地剖析了黑人運動屢次失敗的社會原因。
小說在寫作上具有鮮明的特色,通篇使用了象征、隱喻的手法進行描寫,比如本書主人公是個沒有姓名的人物,這暗示他的遭遇是黑人生活的縮影,其他如地下水道、燈光等等也都被作者賦予了深刻的寓意,發人深思。這部小說出版後立刻受到了廣泛的讚揚,並榮獲了國家圖書獎。
在路上
《在路上》是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的長篇小說,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之一,1957年發表。
小說描寫了主人公薩爾·帕拉戴斯和他的朋友們在美國各地的流浪生涯。作品采用“人像陳列”式的結構,刻畫了一係列“垮掉分子”的形象。薩爾·帕拉戴斯是個“知識分子”,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退伍後沒有正式工作。他不滿於美國的現狀,企圖尋找新的生活,跟一些胡作非為的青年“在路上”流浪,體驗了許多荒唐的事情,最後“看透了一切”,更加空虛無聊。
狄恩·馬瑞阿狄是個犯罪分子,住過感化院,混跡於賭場,進行盜竊,渴望得到“麵包和愛情”,實際上追求放情縱欲,及時行樂,酗酒吸毒。但這種瘋狂的舉動仍掩蓋不了心靈的空虛和精神的沮喪。雷米·邦克爾是個警察,但又是個小偷,白天去當警察,夜晚去偷竊……
小說揭示了50年代美國青年對當代資本主義文明、偽善的道德、刻板的生活和千人一麵個性的不滿,但又不能尋找到正確的出路,因而過著荒唐無聊的生活。
兔子,跑吧
《兔子,跑吧》是美國作家約翰·厄普代克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60年。
小說描寫了上世紀中葉美國青年的迷惘生活。
哈裏中學畢業後,來到百貨公司工作,和女店員結婚後生了一個兒子。他年紀雖輕,卻感到前途無望,六神無主。一天夜裏他獨自駕車漫無目的地行駛,但這樣也無法擺脫社會給他的壓力和負擔,於是又開車回來了。並和一位妓女露西同居。他回家看望生產的太太時和她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激動的太太誤殺了剛出生的女兒。哈裏不被他人諒解,隻好又回到露西身邊,但卻被趕了出來,他又開始毫無目的地駕車奔馳。
小說以其鮮明的時代特色、對當時美國青年準確的描摹而受到了讀者和評論家的矚目。小說準確地把握住了時代脈搏、通篇流露出傷感、迷惘的色彩,將美國青年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社會裏的孤獨、迷惘、苦悶的心態描繪得十分準確。
作品構思巧妙,描寫細膩,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語言簡潔明快,善用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