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棁道:“本官乃戶部權職,萬歲怎麼會與本官商議軍情?”
“那萬歲和你說了些什麼?李大人可否告知?”
“告訴你們也無妨,萬歲欲遷都建康,命本官先行前往打點。”
“遷都?這怎麼可以呢。”吳敏道:“我朝自太祖陳橋兵變後,便建都於東京,如何能丟下祖宗基業?”
白時中等人也覺不妥,於是,眾大臣紛紛去找徽宗。
徽宗見李棁又隨吳敏、白時中等人走了進來,有些不悅,道:“各位愛卿還有什麼事,朕要休息了。”
吳敏跪倒道:“請萬歲收回聖命。”徽宗看看李棁,知道他已將欲遷都的事告訴了這幾個人,於是淡淡地道:“各位愛卿,朕也是為了大宋的江山著想,汴梁無天險可守,一旦金人踏過黃河,京都就要危急,你我君臣也難以保全。”吳敏道:“萬歲顧慮不錯,隻是,京都乃太祖所定,根基牢固,一旦遷都,勢必引起民眾情緒慌亂,前線也會軍心不穩,請徽宗三思。”白時中道:“是啊萬歲,我大宋建都汴梁近二百年,一旦遷都,勢必動了大宋的根基,對我朝不利啊。”在眾人的勸說下,徽宗隻好道:“好了,就依各位愛卿之意吧,朕不再考慮遷都一事。”
當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金人大舉進犯宋國時,宋國河北、山東境內盜賊四起,徽宗隻好命內侍梁方平帶人前著鎮壓。那梁方平是童貫的徒弟,梁師成的遠房兄弟,武功已達一流高手的境界。眼看河北、山東盜賊未平,河東、陝西等地又發生地震,兩河、浙西、環慶、涇原,及京東、京西一帶受災嚴重,震後又下了一場雨,雨後天氣驟變,到處結滿了厚冰。徽宗急命工部侍朗孟撰籌集米五十萬斛,發往災區。
天下災荒,有兩者,一曰天意,一曰人為。
天意或不能防,有時,人為也難以躲避。
比如朱勔。曾接替童貫的職務,為蘇州應奉具和杭州造作局的主事。因燕山回歸,徽宗一高興,封賞了一批大臣,朱勔被封為寧遠軍節度使。寧遠軍位於今廣西容治縣,雖然偏離汴梁,但由於朱勔這些年為徽宗搜集天下寶物,深得寵信,因此,權傾一方。
雖然,當年方臘曾打著誅滅朱勔的旗幟,在中原掀起過一次大的風浪,但是,朱勔到了寧遠軍,還不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朱勔到了廣西後,幾乎吃遍了廣西當地的特產,如羅漢果、荔枝、香蕉、柑橙、菠蘿、桂圓、芒果、山楂、香菇等。地方官員,有一些拍朱勔馬屁的,不用朱勔說,都主動奉上從民間搜集來的異寶,有象牙筷子、紅木床、鏤金腰帶、犀牛杯等。
一天,朱勔聽到在寧遠軍東南的羊角寨裏有一塊奇石,於是帶兵去了。那塊奇石被當地當供奉在土山上,奇石寬一尺,長三尺,如一個枕頭,兩頭高,中間凹。高的地方有一尺,凹的地方隻有半尺。
據當地人說,唐朝楊貴妃小時候曾枕過這塊石頭。因此,此石就成了當地人心目中富貴的象征。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前來上香,有祈求財富的,也有祈求美貌的,也有祈求權貴的。
朱勔非常高興,馬上命兵士搬石。兵士剛要動手,從寨子裏奔來幾十個百姓,一層層地將石頭圍了起來,每個人都怒目而視。朱勔道:“要活命的就趕緊退下,否則,別怪本大人手下無情。”
盡管朱勔不停地威脅,那些人一個個手持竹棍、木棒,大有一副與石頭共存亡的態勢。有人道:“此乃我寨中的奇石,你們不能搬走。”
“怎麼,你們敢抗官不成?”
“在我們眼裏,沒有官,隻有奇石,奇石可以保我們安康、富貴,官能保我們什麼?”
“大膽,你們這麼說是蔑視朝廷軍隊,無視本大人的存在。”
“快把石頭放下。”百姓們吼道。
朱勔一咬牙,道:“看來,你們是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好,本官就超度了你們吧,來人,給我殺,一個都不留。”
眾兵士各持刀劍,朝著百姓們衝了過去。
刀光劍影,血光衝天。
在陣陣慘叫聲中,一個個百姓倒了下去。最後,有幾個百姓,撲在奇石中,雙手環抱了石頭,任朱勔怎麼拉也不鬆手。
朱勔命人砍斷百姓的手臂。百姓斷了的手臂仿佛長在石頭上,仍然難以拆開。
朱勔也有些驚慌了,讓兵士搬著石頭,匆匆離開了這是非之地。
盜賊和災民的事剛告一段落,金人大舉進宋,北邊諸郡皆陷,西路朔、武、代、忻等州也被金人鐵騎踏過,太原危急。
軍情奏折一封接著一封地送到京城,徽宗慌了,派人去召童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