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李剛直言(2)(3 / 3)

太師童貫連續遞上十封軍情奏報。徽宗道:“隻取最後一份既可。”童貫打開念道:“金兵如潮水之勢,所到之處,我大宋官兵皆如泥沙,不可抵擋,盼京城早日做好迎敵之策。”

徽宗麵色慘白,問道:“金兵距京還有幾日路程?”童貫道:“已快到黃河北岸了。”徽宗渾身顫抖,滿麵恐慌,急問:“列位愛卿,誰有良策?”李綱越班而出,道:“萬歲,臣有一言。”徽宗看到李綱,就覺得心中不快,但是,到了這般地步,他也隻好聽李綱說些什麼了。

“李愛卿,你說吧。”

李綱道:“萬歲登基近三十年,大宋江山倍受外域侵淩,生靈塗炭,漸失民心,當今之計,萬歲應讓位於太子,以換取百姓的期望,使官民同心,共抗金兵。”

李綱居然要逼退徽宗,大殿上文武百官無不震驚。好個李綱,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你即使長著一萬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李綱見徽宗閉目不語,大聲道:“萬歲,國家危在旦夕,您要速決啊。”吳敏喝道:“李大人,你看不到萬歲疲倦了嗎?萬歲朝議,你如有本奏,即刻呈上,若無,就趕緊退下。”

李綱知道吳敏畢竟還是關心自己,怕徽宗惱怒上來,聖旨一下,滅了他九族也有可能。

但是,李綱想想大宋江山正在金人的鐵騎踐踏之下,怎能隻顧及自己的安危,他突然張嘴咬破手臂,寫在袍袖之上,呈了上去。大意是剛才所言,非傳位太子,不足以招徠天下豪傑,共抗金兵。

徽宗展開血表,默默地看了幾眼,木然地說:“退朝。”徽宗居然對李綱的行為沒有論處,眾大臣都是心中劃了個問號,不知徽宗在想什麼。

徽宗一回到宣和殿,就栽倒在東閣龍床上,昏昏沉沉,一直睡了一天一夜。到了第二天辰時,徽宗半睜著眼,對身邊的李彥道:“去……去把蔡、童、王、李、張、朱、梁等大臣,還有李綱、吳敏喊來。”

李彥匆匆趕到朝門內,傳了徽宗的口諭。蔡京、蔡攸、童貫、王黼、李邦彥、張邦昌、朱勔、梁師成、李綱、吳敏等大臣來到東閣,齊齊拜在門外。

徽宗似乎已經老眼昏花,他向外麵招招手,大臣們都走近床邊。徽宗摸到了蔡攸的手,忽然氣息急促,似乎休克,墜於龍床之下。眾臣慌忙將徽宗扶上龍床,招呼禦醫探視。過了一會兒,徽宗長出一口氣,慢慢地睜開眼來,掃一眼眾臣,淒然道:“朕竟大病如斯麼?何以理政啊。”說完,徽宗目光在李綱臉上一落,道:“李愛卿,朕已決定接受你的奏請,讓位於太子了。”

蔡京等人驚呆,忙仆倒在地,企圖勸徽宗收回成命。徽宗看看這些老臣,心知他們害怕一旦新君上任,勢必失去靠山,尤其是蔡氏父子、童貫、王黼 、朱勔、李彥和梁師成這些人,他們都是自己的寵臣,多年來一直靠自己的庇護才要風得風,要雨有雨,太子登基後,他們命運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蔡京等人也正是這種想法,他們一個個地跪勸。

“萬歲,您要三思啊。”

“萬歲,您正當英年,還可以坐鎮千秋啊。”

“萬歲,您要為大宋江山著想,可不能撒手不管啊。”

徽宗擺了擺手,道:“朕意已決,來人,去把太子找來。”

外麵有太監應了,不多時,將太子趙桓叫了來。

趙桓當時正在城牆上巡視,自被父皇封為開封牧後,他便日夜登城巡視。

趙桓來到寢宮,見到父皇後,心中忐忑,垂手而立。徽宗道:“桓兒,朕已決定傳位於你,你要好生看護我大宋江山。”趙桓又驚又喜,不由瞥了李綱一眼。他當然聽說李綱上血表逼迫父皇退位的事,沒想到父皇真的決定要退了。在金兵大舉壓境的情況下繼位,趙桓總有些不舒服,不過,他早就期盼著能夠登上金鑾殿了,因此仆倒在地,叩謝皇恩。

徽宗在退位之際,晉封吳敏為門下侍郎,輔佐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