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徽宗退位(1)(1 / 3)

十二月,徽宗宣布退位,趙桓繼位於福寧殿,也就是宋欽宗,改明年年號為靖康。宋朝皇位傳承,按規定當年延續上任年號。因此,本月依舊延續徽宗的宣和年號。

幾日後,欽宗駕臨崇政殿,百官入賀。欽宗坐在金鑾殿上,當然要進行一番封賞。首先是他的老子徽宗,封為教主道君皇帝,稱“太上皇”。徽宗從小就信奉道教,退任後還弄了一個聽起來至高無上的名號。

欽宗封完老子,接著封後宮,立硃氏為皇後,然後就是朝廷中的這班大臣。欽宗知道,這般人都是昔日跟隨父皇的,如今父皇還健在,打狗看主人,自然不能太過分了,況且,自己當太子時,與這班人也並無過節。自古以來,圍繞立儲之事常會引發派係戰爭,由於趙桓的太子位早就定下了,所以這些年倒沒有發生大的爭奪。欽宗當太子時,與幕僚耿南仲性格相投,於是封其為樞密院事。

當然,欽宗是不會忘了李綱的,雖然這個人性格梗直,自己並不喜歡,但是,自己能提前坐上金鑾殿,虧了這個人,因此,欽宗升李綱為兵部侍郎,負責對金兵作戰的調度。

李綱有了實際兵權之後,運籌帷幄,千裏調兵,居然將金兵擋在了黃河北岸。為汴梁的城防加固和各地勤王雄師的開拔贏得了時間。一時,京城軍民士氣高漲,準備與金人血戰到底。

欽宗下詔派何灌帶兵二萬,與內侍梁方平同守浚州河橋。其時,金人攻慶源府,西夏也趁機掠城奪地,攻取天德、雲內、武州、河東等地。

欽宗命樞密院事蔡攸為行宮使,門下侍郎吳敏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李棁同知樞密院事,加強對軍機的商討。同時,欽宗為了加強皇城的安全感,封少傅、安武軍節度使錢景臻、鎮安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劉宗元皆封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封保信軍節度使劉敷、武成軍節度使劉敏、向德軍節度使張楙、嶽陽軍節度使王舜臣、應道軍節度度使朱孝孫、瀘川軍節度使錢忱、平涼軍節度使範訥皆為右金吾衛上將軍。

欽宗剛登皇位,並不喜歡打仗,他想,如果金人同意和好,既使賠些財帛也沒什麼,總比讓人家打到京城來好。因此,在大殿之上,欽宗明顯地傾向了蔡京和王黼等主和派,蔡攸、李棁等人雖拜軍職,卻並無軍膽。兵部侍郎李綱慷慨請戰,欽宗與蔡攸等人不準。正當李綱孤掌難鳴時,聶山越班而出,和他站在了一起,憤然指責蔡京等議和派,力主抗戰。蔡京一見聶山反對自己,頓時大怒,因為,聶山是他推薦上來的。

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聶山中進士後,授了一個相州教授的小官。蔡京在調查各地州務時,發現相州學風很好,便問誰是教授,當地官員說出了聶山的名字。蔡京當時重在拉攏人,壯大蔡氏集團,於是親自接見了聶山,他發覺聶山才思聰穎,能吟詩作文,通曉經義,於是向徽宗舉薦,召聶山為秘書郎,以直圖閣出任荊湖轉運使。聶山任滿還朝,曆遷太府卿、戶部侍郎等職。聶山雖然受蔡京恩惠,稱他為老師,但為人正直,公私分明,因此常常違背蔡京的意願,蔡京一生氣,將他貶為崇信軍節度副使,直到宣和七年(1125年)才複重用,聶山以顯謨閣直學士知開德府,後遷京師留守司、兵部侍郎、伺知樞密院事,總管全國軍務。

聶山的性格與李綱差不多,前幾次,他見李綱在大殿之上,敢於直言,連徽宗也敢指責,心中直喊痛快,但是,他在仕途上跌過跟頭,知道得罪權臣的後果。因此,和許多正直的官員一樣,不敢多說話。但這一次,他見李綱正義凜然,視死如歸,不由得豪氣生胸,越班而出,與李綱並肩,為了大宋的存亡,與主和派對立到底。

欽宗望望李綱和聶山,心說,他們兩個雖然是為了朕的江山著想,但是,蔡、王乃朝廷重臣,朕以後還要仰仗他們,隻好向金人求和了。

“眾愛卿,金人曾提過議和條件,要我們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府,你們以為如何?”

員外郎秦檜道:“萬歲,臣以為不妥。”

“秦愛卿,何以見得?”

秦檜道:“金人貪得無厭,如割地隻能許他們燕山一路,而太原是軍事重鎮,萬不可輕許。”

欽宗道:“可金人口口聲聲非要討取這三處州府,朕能不答應嗎?”

“萬歲非要許諾,臣有一言,金人狡詐,要嚴加防備,不可鬆懈,更不可放金使進入京師,讓其窺探我京城虛實。”

蔡京道:“萬歲,金人凶狠,如果不讓他們滿意,恐怕他們會沒完沒了。”欽宗道:“朕意已決,為免生靈塗炭,決定以和為主,蔡愛卿,你看該派何人出使金國?”蔡京道:“萬歲,以微臣看,此重任非聶山聶大人和秦檜秦大人莫屬。”“哦。”欽宗心說,好個蔡京,你這不是存心報複聶山嗎,金人野蠻凶狠,這項任務無疑是將腦袋拴在了褲帶上。誰知,聶山毫不猶豫地接了這項任務。

於是,聶山與秦檜前往金營,帶著欽宗同意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府的求和條件出發了。

申時,聶山、秦檜來到了永安粘罕的大營。

有兵士報於粘罕,說宋使到。粘罕斜坐在帳中,手一揮,道:“傳。”兵士出去吆喝:“宋使晉見。”秦檜走了進去,聶山卻並不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