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走後不久,金兵便到了。老將宗澤暫代開封府留守,登城抗敵。
開封保衛戰也打響了。
守城軍民在宗澤的帶領下,和太原軍民一樣,浴血奮戰,毫不退讓。
完顏宗望見己方傷亡慘重,一邊繼續攻城,一邊展開政治攻勢。
金兵造謠說李綱的兵馬全軍覆沒,城上宋兵聽了,果然亂了軍心,紛紛去報宰相李邦彥。李邦彥趕緊將此消息報於欽宗。
欽宗哭道:“李綱已去,誰能保我京師?”李邦彥勸道:“萬歲,不如派人去向金人議和吧。”欽宗環視百官,道:“列位愛卿,意下如何?”
文武百官紛紛表態,結果,同意割地議和派有七十餘人,而不同意的有三十六人。秦檜由於上次出使金營,回來後被封為殿中侍禦史、左司諫。這一次,秦檜仍然反對割地,但是,從民主的角度講,還是議和派占了上風。
欽宗順坡下驢,歎道:“也隻好如此了。”
於是,心驚膽戰的欽宗再次接納了求和派的建議,派資政殿大學士何栗為使者,向完顏宗望送上了割讓太原、中山、河間的求和條件。與粘罕不同的是,完顏宗望欣然答應了欽宗的條件,宣布撤軍。
汴梁解圍後,大宋割地的消息很快傳開了,李綱帶兵回轉京師,直上金鑾殿,質問欽宗:“萬歲,為什麼要向金人屈服?”欽宗道:“李愛卿,原來你還活著,朕以為你被金人害死了,所以……一時沒了主心骨。”李綱豎眉道:“臣李綱算什麼,大宋愛國將士何止千萬,死了一個李綱,還有千千萬萬個李綱,無論如何,萬歲不該自甘受辱,丟了大宋的顏麵。”欽宗被李綱指責的臉色連變。
李邦彥是主和派的代表之一,趁機向欽宗道:“萬歲,李綱目無聖顏,以下犯上,該當死罪。”欽宗沉吟未語。
李邦彥趁機燒了一把火,說道:“萬歲,外麵傳言,太上皇是被李綱嚇退的,難道您也要受他的威嚇嗎?”欽宗再也忍不住了,喝道:“來啊,摘去李綱的烏紗,免去一切職務。”李綱被免了相位,其職位被剛剛立“功”而歸的何栗代替。
在欽宗任太子時,何栗曾上疏列舉王黼十五條罪狀,並連奏七表,因此得罪了王黼的幹爹梁師成,被貶外放,以徽猷閣待製知山東泰州。趙桓登基後,將其調回,任禦史中丞,次月加升為翰林學士,進尚書右丞兼中書侍郎,接著,又奉宣詔以待參知政事,位居中樞要職。可見,欽宗對何栗的器重。
欽宗見金兵同意議和,並已經退兵,於是派林衝前去報知太上皇趙佶。趙佶等人聽到消息後,在林衝的保護下回來了。
再說太原。當欽宗派路允迪前去宣讀聖旨,要將太原交給金人時,全城軍民沒有一個同意的。路允迪宣讀完聖旨,見張孝純麵色陰沉,便道:“張大人,怎麼還不接聖旨?”
張孝純道:“路大人,非是本府不接,你看看我的這些屬下,哪一個願意?”路允迪環視王芨等人一眼,道:“你們難道敢抗旨不成?”王芨正色道:“我大宋江山,豈可交給金人!路大人,請回去告訴皇上,就說太原城隻要還有一兵一卒,就不會讓金人踐踏。”路允迪歎息一聲,道:“可惜,可惜啊。”說著,路允迪轉頭對來交接太原的金使楊天吉道:“對不起,請回去轉告完顏宗翰將軍,就說太原城有些麻煩,要等處理完了再行交接。”楊天吉道:“路大人,看來太原是不肯交給我們金國了,戰爭是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