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太原血戰(1)(2 / 3)

欽宗道:“兩位將軍到來,朕就放心了。”姚平仲道:“萬歲請放心,金人不過數萬之眾,而我勤王之師足有二十萬,數倍於敵人,請給臣十天時間,一定能把金人趕回去。”欽宗問種師道:“種老將軍有什麼看法?”種師道抱抱拳:“萬歲,老臣本已退任之人,這次受詔複出,已有些力不從心,不過,老臣以為還是堅固京師防禦,金人長途跋涉作戰,供給不足,用不上十天半月,餓也能把他們餓垮。”姚平仲道:“種將軍,看來你真的老了,連膽子也變得這麼小了,試想,我大宋軍隊數倍於敵人,如何還要采取防禦戰術?兵法閱,十倍於敵,圍殲之,五倍於敵,困乏之,三倍於人,伏擊之,勢均力敵,誘打之,兵力少之,奇兵之。我們本該一鼓作氣,將金人殲滅,如果采取防禦戰術,恐怕官兵情緒低落,失去戰鬥力。”

種師道默然不語。

欽宗道:“就以姚將軍之見,請尋找戰機,一舉將金人擊潰。”

於是,欽宗任種師道為同知樞密院事、宣撫司使,總負責京師保衛戰,姚平仲為都統製。

李綱去見欽宗,道:“萬歲,勤王之師漸集,不宜分開,更應統一管理,希望萬歲能將種、姚兩位將軍歸微臣指揮。”

欽宗道:“種愛卿老而知兵,且職位已高,與卿同官,不宜由卿節製。”李綱無奈,隻好告退。

回到城外營防駐地,種師道與姚平仲等幾位高級將領,召開了軍事會議。種師道還是重申自己的意見,他認為金人疲乏,宋兵應采取防禦之勢,以逸待勞。而姚平仲急於立功,向欽宗邀賞,因此,希望主動迎擊。雙方意見不一。

夜裏,姚平仲探知金人主力在離汴梁三十裏外紮下營寨,於是奔進種師道帳中請令,種師道沒有批準。姚平仲走出營帳,大喝一聲:“誰敢與我出擊?”姚平仲所帶數千部下,當即應允,另有其他勤王之師一萬餘人振臂響應。於是,姚平仲帶著近兩萬宋兵,連夜奇襲金兵營寨。

如果姚平仲不是個狂妄自大的人,又有種師道的幾分穩重的話,或許從這一夜開始,曆史就會改變,那麼,北宋又不知會延續多少年。隻可惜,由於他的輕敵,並沒有將奇襲行動做得神不知鬼不覺,而被金人探馬得知,因此,奇襲行動便變成了公開的進攻。

當姚平仲率兵進入金兵營寨後,發現裏麵冷冷清清,一個人影也沒有。如果姚平仲能夠冷靜一些,及時撤回,也許損失不會太大,但是,他太過於自信,竟然號令將士長驅直入。於是,兩萬宋兵進入了金兵設下的口袋。一場血戰直殺到黎明,宋兵屍橫遍野。姚平仲見大勢已去,隻好單槍匹馬殺出重圍。他沒臉再回汴梁,,一路逃向鄧州,後來又經武關,過長輾轉到了蜀地,在青城山附近的道觀出了家。據說,經過了奔襲金人營寨一役,姚平仲大難不死,從此換了一個人似的,性格大有改變,活到了八十多歲,成為得道之士。

再說金兵殺退了姚平仲,營寨向汴梁開拔。那潮水般的鐵蹄聲和肆殺聲似乎已經在朝中大臣的耳邊響起,欽宗嚇壞了,像趙佶未退位時般,嚇得渾身顫抖。

李綱挺身而出,給欽宗壯膽:“萬歲,金人隻有幾萬,而我守城軍民不下三十萬,隻要有一種不怕死的精神,汴梁是不會失陷的。何況,敵兵深入大宋腹地,給養時有中斷,隻要我們派兵搶了黃河防線,切斷金兵後援,不需多長時間,金兵必然自退。”

欽宗隻好聽從李綱之意,李綱親自帶兵向黃河方位而去,臨行,推薦宗澤留守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