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術道:“宋人中不乏勇猛之士,但是,他們的皇帝膽小怕事,咱們不妨動一下腦子。”
完顏宗望接受了金兀術的建議,派一些金人化裝成中原人,到處散步李綱的輿論,說李綱恃才傲物,看不起欽宗,而且昔日在福建時,網絡了不少江湖人氏,欲與方臘聯合反抗朝廷,自立為王,他冒死與金人作戰,目的就是要建立功績,取信於百姓,為日後的謀反奠定民意基礎。
輿論很快就傳到了欽宗的耳裏,欽宗勃然大怒。他將李邦彥喚進宮來,問道:“李愛卿,外麵關於李綱的傳言你可曾聽到?”李邦彥道:“臣略有耳聞。”
“李愛卿怎麼看這件事?”
“臣也拿不準,不過……據說李綱昔日在福建任上時,的確曾參加過方臘組織的活動,隻因方臘被官兵剿滅,才沒鬧起來,何況,李綱目無聖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他一心效忠,怎麼會屢屢以下犯上。”李邦彥素與李綱不和,此時他自然免不了要添油加醋一番。
“李綱屢屢勸阻朕與金國和解,看來的確另有所圖。”
“萬歲聖明,李綱是盼著您與金人打個兩敗俱傷,好坐收漁翁之利呢。”
欽宗臉色一變,決定將李綱斬首。
第二天上朝,欽宗早早就來到金鑾殿上坐了,眾大臣參拜後分列兩廂。欽宗朝下麵看看,卻不見李綱,問道:“李相呢?”
有人道:“李相正與眾官兵守城。”欽宗冷笑道:“也不知他是在守城,還是在等待時機助金人攻城,來人,傳朕的口諭,讓李綱速來見駕。”傳旨官迅速地去了。
李綱已經七八天沒有睡好覺了,他兩眼布滿了血絲,而且中了風寒。當時,正是寒冬,許多將士的戰衣劃破,露著棉絮。白天了望塔上可以一望十幾裏,但是晚上視力範圍有限,李綱擔心金兵會在夜間發起突襲,所以在城外每隔半裏搭建了一座臨時的信號塔。每座信號塔由三名士兵輪流守侯,上麵掛著燈籠,一旦金兵來到,可以及時向城上發出信號。
淩晨時,李綱到城下的信號塔下巡視,見士兵一個個抱著夾站在塔上,雖然寒冷、困倦,卻誰也不肯睡去。李綱眼裏有些潮濕,他脫下自己的戰袍,給一個士兵裹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辛苦了。”那士兵哽咽一聲,喉嚨動了一下,卻發不出聲來。李綱不忍去看士兵悲痛的樣子,忙扭過頭來。這時,花和尚、武鬆等人擔心李綱的安危,出城尋來。
在眾人的勸說中,李綱這才回城。李綱剛到城門口,傳旨官來了,喝道:“李大人,萬歲讓你速去見駕。”
李綱交代了一下城防,就要離去。司馬婉兒道:“李大人,現在城內散布著一些關於您的謠言,您可要當心。”李綱微一沉默,道:“諸位請放心,本官之心可昭日月,萬歲不會輕易相信那些謠言的。”
不多時,李綱來到金鑾殿上,跪倒叩頭。欽宗淡淡地問:“李綱,你可知罪?”李綱隱隱感到不妙,答道:“臣不知。”欽宗冷冷地問:“昔日在福建之時,你可曾與方臘的人勾結?”
“萬歲,此是小人謠言。”
“這麼說,是沒有了?”
“這個……”李綱知道那段故事很難說的明白,他是要參與方臘組織的暴動,但並非反對朝廷,而是要反對地方的貪官,或者說苛刻的稅製。
“自金攻宋一來,你一直慫恿朕及太上皇與金作戰,無非是要讓我大宋勞師耗財,日漸衰敗,你還有什麼話說?”
“臣主戰是為了抵抗外虜,揚我天朝國威,怎麼是勞師耗財呢?”
“開戰以來,我大宋官兵損失十幾萬,軍費更是海量外出,這不是勞師耗財是什麼?”
欽宗見他一時無話可說,便冷笑一聲,喝道:“來人,將反臣李綱拉出去斬了。”李綱叫道:“萬歲,臣是冤枉的,臣一心效忠,天地可鑒。”
吳敏等一幹正直的大臣紛紛為李綱求情。吳敏道:“萬歲,固然外麵傳言李大人有結交方臘的跡象,但是,李大人並沒有參與其反叛活動,何況他將生死拋於腦後,一次次衝鋒陷陣,抵抗金兵,又怎麼會反叛朝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