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資料一:北宋曆代皇帝在位時間表(2 / 3)

另有明春閣,閣側有殿二:曰玉英,曰玉澗。宮之右為佐二閣,曰宴春。鑿圓池為海,跨海為二亭,亭曰飛華。又疏泉為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堤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為茅亭、鶴莊、鹿砦、孔翠諸柵。

玉清神霄宮,位於福寧殿東。

上清寶陰宮,位於景龍門東,對景暉門。

資料三:宋徽宗簡介及年號:

宋徽宗(1082年10月—1135年6月11日),趙佶,宋神宗十一子,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

年號(1100年—1125年)

建中靖國:1101年

崇寧:1102年—1106年

大觀:1107年—1110年

政和:1111年—1118年10月

重和:1118年11月—1119年2月

宣和:1119年2月—1125年

資料四:北宋朝代年表

北宋(960年—1127年),定都東京(開封),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遼(907年—1125年),定都上京,開國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金(1115年—1234年),定都中都(北京),開國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資料五:北宋後期大事年表

1067年,宋英宗去世,宋神宗繼位。

1068年,王安石變法。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繼位,高太後垂簾聽政,廢除新法。

1094年,高太後死,宋哲宗親政。恢複新法。

1100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繼位。

1119年—1121年方臘、宋江起義。

1125年,宋金滅遼,金伐宋,宋徽宗退位,宋欽宗繼位。

1127年,金再伐宋,攻破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

資料六:關於蹴鞠

蹴鞠最早記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遊說齊宣王時,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等,“蹴”即用腳踢,“鞠”即皮製的球,“蹴鞠”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蹴鞠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唐宋時期尤其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而現在,足球在巴西及西方一些國家甚為流行,做為其起源地中國,卻早已失去雄姿,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資料七:北宋汴梁名吃

北宋汴梁名吃有黃燜魚、餛飩、火燒夾羊肉等,另外北宋汴梁人還喜歡油茶、豆沫、胡辣湯等。

資料八:北宋端午節

北宋汴梁自五月一日到五月四日,街市上出售桃、柳、葵花、菖蒲、艾草,端午那天家家戶戶把這些辟邪之物擺放到門口,把艾人釘到門上,吃粽子、五色水團、茶酒等,士庶之家輪流宴請以示慶賀。東京市民還要在端午做罩子,以木條作架子,用各色紗布糊到上麵,既可以用來罩食物,又可以給小兒作睡罩。

端午節的食物有果子、粽子、白團、藥酒等。香糖果子,把菖蒲、生薑、杏、梅、李、紫蘇等切成細絲,加入鹽曬幹,叫做“百草頭”;或者用蜜糖醃漬之,放到梅皮中,稱為“釀梅”,都是端午果子。粽子,至遲從晉代起已有端午吃粽子的習俗。古人有將米放入竹筒中蒸食的習俗,粽子或受此啟發而來。據陳元靚《歲時廣記》記載,端午節沿襲古人做筒米的習俗,用菰葉裹黏米,做成“角黍”,互相贈送,俗稱粽子,“或加之以棗,或以糖,近年又加鬆、栗、胡桃、薑、桂、麝香之類,多燒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宋代的粽子不僅餡色繁多,而且形製不一,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矯粽,大戶人家還把粽子搭成樓台、車、船的模型。白團,又名水團,唐代稱為粉團,用糯米粉加砂糖、香料做成五色人、獸、花果之形,一般是煮食,也可蒸食。宋代端午節還有飲用菖蒲酒、艾酒的習俗,時人認為,這些藥酒具有開竅、理氣、活血、去濕和散風等功效,久服不僅可以耳目聰明、延年益壽,還可以去邪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