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記事篇(8)(2 / 3)

故事的真實來源於生活的真實,本文擷取了學習生活中的一朵浪花,用自然輕快的語言敘述。結尾戛然而止,頗有餘音繞梁之妙。

心靈的感觸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天,一場“鬧劇”引來了一場“革命”,結果可想而知——“反方”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8:10

“丁零零——”按照慣例,這意味著“殘酷的戰鬥”開始了。語文老師“盛氣淩人”地走進教室,那架勢堪稱“盈盈官府步,冉冉府中趨”,給人一種不可抵擋的感覺。每當老師把“精妙”之處“印”在黑板上時,都會用沉重的語氣多讀幾遍,以示這很重要,該抄。可一向和老師“唱反調”的向何同學卻坐在那裏呆若木雞,也不知她在想些什麼,可她就是不知“抄”為何物。老師特意“點擊”了一下她的腦袋,她硬是認為老師是用“鐵砂掌”重創了她,就和老師“鋼板上釘釘子——硬碰硬”地頂起了嘴。有人“義憤填膺”,有人“幸災樂禍”,還有人“唯恐天下不亂”,最後大家不約而同地發出了莫名其妙的笑聲,把本來就很生氣的語文老師惹得更加“怒不可遏”……一陣“響雷”之後,老師又打了“求救電話”。於是,向何被向母用“大刑”伺候了一番,“風波”這才平息下來。

11:50

上午的“戰鬥”結束啦!當我們收拾好書包正準備離開“戰場”時,平時就愛“收押”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卻怒氣衝天地走上講台。我們預感到老師肯定會“大幹一番”的。大家都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此時,教室安靜得我們隻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經過深刻的“反省”,我們都毫無保留地搜盡自己平時所犯的“罪過”,然後又都逐一走上講台“演講”了一番,並“真心”地承諾自己以後將如何改正錯誤。不少同學還“發誓”,一定“洗心革麵,重新做人”,立下高遠的革命誌向。

2:30

下午的“戰鬥”又打響了。美術課,我們都認為這是一科不用考試的科目,所以,大家把中午的承諾竟然忘得一幹二淨。課堂紀律一如既往地糟糕,這當然也有我的“功勞”,畢竟我也是“活躍分子”之一嘛!大家在教室裏長呼短喚,“穿”“扭”不息,整個教室猶如一個雜貨店一般。

5:00

“老班”又來“關照”下午上課的“自由人”,把“優勝者”一一“請”了出來,我自然也不例外。通過講台上20分鍾的“靜心”訓練,我們終於恍然大悟,心靈也為之一震——是啊,言而無信,那算什麼“君子”?

對!“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評論

文章層次清楚。作者采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把既獨立又有聯係的四個特寫鏡頭組合在一起,使文章跌宕起伏。作者的語言幽默詼諧,反語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文章結尾點題,突出了主旨,使人很受啟迪。

聰明反被聰明誤

四月一日愚人節,一大早醒來我就在盤算,用什麼辦法來愚弄張sir,以雪憋了一年之仇。去年愚人節,張sir 就把我們戲弄了一番。張sir 說校門口有人要找我和紅紅,可我們到校門口等了20多分鍾,也不見他所說的人。當我們回到教室時,張sir 和同學們哈哈大笑,有的笑得前俯後仰,有的捧著肚子直叫好。在哄堂大笑中,我才清醒過來:那天是四月一日。

嗯……去年張sir 戲弄了我們,今年一定得想個花招捉弄一下他。當然,張sir 對我們很好,又是老班,可不能太過分。不過,也不能露出破綻,否則會被“老奸巨猾”的他識破的……我和老班長還有紅紅商量一番後決定這樣幹……第二節上課鈴一響,同學們就忍住笑聲,一臉嚴肅地坐著,教室裏靜得連外麵輕微的風聲都能聽見。英語老師張sir,一走進教室,同學們便亂叫起來:“老師,這一節是曆史課。不是英語!”

張sir 有些茫然,他走近課程表看了看:“沒錯呀,星期三的第二節課是英語呀!”他自言自語。

“老師,教務處通知調課了,第二節是曆史課!”我急中生智,大聲說。

張sir 又盯著課程表細看。我再也忍不住了,指著老師的背影,哈哈笑開了。其他同學也開懷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