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表演完了這一番奇跡之後,這些居民群情激昂,歡呼雀躍,馬上在我的胸膛上手舞足蹈地慶祝起來,同時嘴裏又像先前那樣一遍又一遍地高聲喊著“海琴那·德古爾”。他們又向我做手勢示意,如果我想把兩隻空酒桶扔下去,一定要預先警告下麵的人躲開。在一聲聲“勃拉契·米浮拉”的警告中,我扔出了兩隻空酒桶。當他們看到酒桶飛向空中時,又齊聲叫喊:“海琴那·德古爾”。當這些矮子居民在我的身上四處走動時,我得承認自己腦子裏又湧現了把最先走近我的四五十人抓住砸到地上去的想法。但是一想到自己正受製於人以及剛才所吃的苦頭--那些手段也許不是他們最厲害最殘酷的,我就壓抑住了自己的這種欲望。同時,我也向他們的首領以恭敬溫順的態度表達了自己的敬意,因此如果采取這種敵對的行動,那就使自己失信於人了。更何況,剛才這一班人竟然如此大張旗鼓地隆重地招待我,讓我酒足飯飽,就情理而言,是對我有恩,我也理所應當地以禮相待,靜觀其變。
(李淵譯,長城出版社,1999年版)
妙語擷萃
人在危險的時刻總會潛力驚人的,綁在身上的繩子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掙斷。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我決不可以與身居高官顯位,尤其是貴為君王的人坦誠相見,推心置腹,否則遺患無窮。
無論如何,我都不希望自己成為別人手裏擺弄的工具,更何況是使用自己的強力去迫使一個充滿自由、勇敢、獨立的民族淪為奴隸。
延伸閱讀
鏈接一:幽默的斯威夫特
一次,斯威夫特出外旅遊,途經一家客店歇腳。認出他來的女主人一心想取悅這位名人。便上前熱情地詢問他晚飯想吃點什麼:“想來點果肉餡餅嗎?或者醋栗餡餅?或是李子餡餅、葡萄餡餅、櫻桃餡餅……”“除了叫喳喳的喜鵲肉餡餅外,什麼都行,太太。”斯威夫特打斷了她的話。
鏈接二:愛爾蘭都柏林聖帕特裏克大教堂
1713年,安妮女王任命斯威去特為都柏林聖帕特裏克大教堂的主持牧師。
位於都柏林市區利斐河南岸西側的聖帕特裏克大教堂,是不能不拜訪的地方,這間都柏林在中古世紀的第二間教堂,坐落在市區中基督教起源最古老的地方,據說,聖帕特裏克就在這裏的一口古井受洗,而徹底地轉變皈依於基督教。
最早的聖帕特裏克大教堂建於西元450年,其後經過幾度改建至今天的規模。公元1181年,英王享利二世指派約翰·康明為都柏林大主教後,陸續開始興建聖帕特裏克大教堂,一直持續到14世紀末,今日的教堂則是19世紀時改建的。西側的鍾塔,是在1370年整建時加上的,至今收藏著全愛爾蘭最大的鍾。
在這間教堂中,除了有早期塞爾特人的墓碑以外,還有在愛爾蘭建國曆史中的重要人物,包括愛爾蘭共和的第一任總統,也埋葬於此地,聖帕特裏克大教堂的重要性相當於英國的西敏寺。
鏈接三:斯威夫特:愛爾蘭人民心中的英雄
斯威夫特雖然是英國人,但他是在愛爾蘭長大,對愛爾蘭人民的痛苦有著親身的體驗。他的一生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了反對英國的黑暗統治、為愛爾蘭人民爭取獨立自主的鬥爭。當時,英政府派一個叫伍德的投機商人為愛爾蘭鑄造銅幣。新幣流通後,物價立刻上漲,對原來已經窮苦不堪的愛爾蘭人民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當時在都柏林聖帕特裏克大教堂擔任教長的斯威夫特勇敢地站起來,發表了幾封公開信,鼓動愛爾蘭人民起來反對鑄幣陰謀。最終,迫於壓力,英政府收回了新幣。
斯威夫特的鬥爭贏回了愛爾蘭人民的尊敬與擁戴。1726年他最後一次訪問英國歸來,都柏林人民為他鳴鍾舉火,並組織儀仗隊送他回寓所。
愛爾蘭詩人葉芝曾寫詩頌揚了他英勇的前輩:
斯威夫特駛進了他的安息港,
在那裏再沒有激烈的義憤,
撕裂他的胸襟,
迷醉於世界的旅行人,
模仿他吧,如果你敢,
他為人的自由使出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