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模仿我們的樣子可真有意思,”朗傑克說。那時正值中午,濃霧彌漫,哈維在卷揚機旁朝海上張望。“我可以用我全年收入打賭,他多半不是學著玩兒,他還自以為是個勇敢的水手呢。你瞧瞧他現在的背影啊!”“我們都是這樣開始的,”湯姆·潑拉特說。“男孩們一直在假裝,裝到他們自己欺騙自己成為男子漢大丈夫,裝到他們老死為止,始終在裝。我知道我在‘俄亥俄號’上也是這麼千的。我頭一次值班,那是在港口值班,我就覺得比法勒蓋德還要能行。丹也滿腦子這種想法。你瞧瞧他們的一舉一動,哪一點不橡日內瓦綠毛龜和地道的斯德哥爾摩水兵,簡直像到骨子裏去啦,”接著他對艙房扶梯下說道:“屈勞帕,我看你那些判斷又出了一次錯。
……
(汪成章、餘青譯,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年版)
妙語擷萃
運氣是一分為二的。
詩人怎麼也出海來掙錢來啦,原來即使是詩人也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
他欣賞疾風吹過廣袤無垠的空間,覺得它在放牧海上紫藍色的雲影:他也欣賞海天相接處托起一輪紅日的瑰麗壯觀;欣賞晨霧籠罩卻又倏忽慌慌張張散去;欣賞中午刺眼的陽光輝耀,欣賞細雨親吻一展方圓千裏陰沉沉的海麵;欣賞白天過去、降臨萬物使人寒顫的黑暗:欣賞月光下大海的百萬條皺紋,第二斜桅仿佛戳到了低低的星鬥……
哈維仿佛覺得自己在看一個火車頭,那火車頭正在黑暗中穿越原野,每隔一英裏打開爐門便是紅光一片;但這個火車頭卻會說話,而且字字句句都震撼和激蕩著男孩的靈魂深處。
延伸閱讀
鏈接一:吉卜林《正是如此故事集》的由來
有一個美國小朋友,名叫納爾遜·道布爾戴,非常喜歡吉卜林寫的故事。一天他在雜誌上讀到吉卜林講鯨魚的一篇故事,又激動又覺得不過癮,就跑去對做出版商的爸爸說:“如果我寫信給吉卜林先生,讓他再寫一些同類的故事,你可不可以出一本書呢?”他爸爸答應考慮這個計劃,囑咐他信要寫得認真仔細。他就用學童的語言,在信裏建議吉卜林再寫一些動物故事,比如,豹子身上為什麼有斑點呀,大象怎麼長了個長鼻子呀,鱷魚如何……他寫好了信,又對爸爸說:“爸爸,如果你出版這本書,我是不是該得到一定的版稅?因為出書的主意是我建議的。”他爸爸慷慨地說,如果書寫好並出版了,賣掉一冊就付給他一分錢。他又要求爸爸先預付五分錢的版稅,因為把信寄到英國去要貼五分錢的郵票。這本書後來果真出版了,而且成了一本非常受歡迎的兒童讀物,叫《正是如此故事集》。
鏈接二:吉卜林寫給12歲兒子的詩
如果在眾人六神無主之時,你能鎮定自若而不是人雲亦雲;
如果在被人猜忌懷疑之時,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辯論;
如果有夢想,又能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至於走火入魔;
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於色,而在災難之後也勇於咀嚼苦果;
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滅為一堆零碎的瓦礫,也不說放棄;
如果你辛苦勞作,已是功成名就,為了新目標你依舊冒險一博,哪怕功名成烏有;
如果你跟村夫交談而不變謙恭之態,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諂媚之顏;
如果他人的意誌左右不了你;
如果你與任何人為伍都能卓然獨立;
如果昏惑的騷擾動搖不了你的意誌,你能等自己平心靜氣,再作答時。
那麼,你的修養就會如天地般博大,
而你,就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了,我的兒子!
鏈接三:吉卜林領取諾貝爾獎的情景
吉卜林親臨斯德哥爾摩領獎,但令人遺憾的是,往常的盛典在這一年卻籠罩上了一片沉悶、鬱慮的氣氛。儀式舉辦得極其簡單,到會者寥寥數人,整個授獎過程沒有掌聲,沒有喝彩。原因是授獎的前幾天,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去世了。吉卜林走進皇宮謁見新王。國王滿臉倦容,雙目垂視,對他隻問候了一兩句話。皇宮內外充滿著死一般的沉寂。後來吉卜林在他的自傳體劄記《談談我自己》中稱這次典禮為令人窒息的“慶典”。
但和這冷落的授獎儀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小學校代表隊的兒童們,他們臨時組織了一個兒童代表隊、來到吉卜林投宿的飯店,向這位曾為兒童貢獻出許多迷人童話的獲獎者,表示他(她)們的敬意。其中一位小女孩用英文發表了一篇非常流利的“頌辭”。並為他表演了合唱歌曲。這一切使吉卜林感到十分愉快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