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丹麥文學
18世紀,在歐洲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影響下,啟蒙思潮在丹麥興起,近代丹麥文學開始了。路茲維·霍爾堡是丹麥啟蒙文學運動的先驅,他是小說家、詩人、評論家,也是喜劇作家。他的喜劇取材於市民和農民的生活,以率直通俗的語言,對社會的種種弊病進行尖刻的諷刺,對農民和受壓迫者深表同情。這些作品迄今仍受到北歐人民的喜愛。他還是一位語言大師,對丹麥語言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與霍爾堡同時代的重要作家還有:聖歌詩人漢斯·阿道夫·布羅鬆,他的主要著作是聖歌集《信仰的珍奇之寶》;諷刺作家克裏斯蒂安·法爾斯特,主要作品是隨筆《學識的樂園》(1729~1732)。
18世紀中葉出現了抒情詩人約翰內斯·埃瓦爾,他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抒情詩、即興詩、話劇、歌劇、傳說故事和自傳。丹麥的國歌就選自他的歌劇《漁民》。埃瓦爾屬於浪漫主義前派,而18世紀末丹麥文學的主要流派是受法國影響的古典主義後派,代表人物是諷刺詩人約翰·海爾曼·韋瑟爾,他的主要作品是喜劇《無褲襪的愛情》(1772)。
19世紀上半葉,丹麥文學的主要流派是浪漫主義。詩人阿達姆·戈特羅勃·歐倫施萊厄深受德國浪漫主義的影響,他的詩作《黃金號角》(1803)標誌著丹麥浪漫主義文學的開端。世界著名的童話家安徒生是這個時期丹麥文學的傑出代表。在童話創作中,他立足於現實生活,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達了人類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體現了現實主義傾向和民主主義精神。安徒生的童話是丹麥對世界文學的最重要的貢獻。同時期的約翰·盧茲維·海貝亞既是評論家,又是輕鬆喜劇作家。他的劇作諷刺了資產階級的道德觀念,使丹麥的喜劇獲得了新生。他創辦的期刊《哥本哈根飛郵報》以及後來的《臨時報》對當時丹麥文壇影響頗大。詩人弗雷德裏克·帕盧丹·繆勒主張“詩人要為自己的時代和人民而創作”,他的諷刺長詩《人之祖亞當》是這個時期的一部重要作品。現實主義的先驅是小說家梅·阿隆·戈爾施米特,他的《一位猶太人》(1845)曾轟動丹麥。代表作是小說《無家可歸》(1853~1857)。他還是語言大師,被譽為“丹麥的一支妙筆”。
19世紀70年代是丹麥現實主義文學取得“突破的年代”,作家圍繞著社會和經濟問題進行創作。核心人物是評論家格奧爾格·布蘭代斯。他認為歐洲的革命產生了“文化成果”,丹麥文學沒有跟上歐洲形勢的發展而拘泥於舊浪漫主義,出現了脫離實際的傾向,局限性越來越大。他提倡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主張“文學應從實際生活中來,應研究現實生活”,文學創作要“把問題提出來進行討論”。1871年,他在哥本哈根大學所作的《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的報告標誌著現實主義和現代文學在丹麥的“突破”。受到布蘭代斯影響的主要作家有:彥斯·彼得·雅科布森、霍爾格·德拉克曼和索福斯·山道夫,以及自然主義和印象主義作家海厄曼·邦,他們都對丹麥和德國文學都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其他自然主義作家如卡爾·吉勒魯普和亨裏克·彭托皮丹,都是名重一時的人物,前者的早期作品就具有歐洲自然主義色彩,主要著作是小說《日耳曼人的弟子》(1882)、《敏娜》(1889)和《磨房》(1896)。後者的主要成就是深刻剖析當時社會的小說,如《天國》(1891~1895)、《幸福的彼爾》(1898~1904)和《死人的王國》(1912~1916)等。這些作品在丹麥和世界文學史上都有一定地位。他們兩人在191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19世紀90年代丹麥詩壇上出現了兩個象征主義作家約翰內斯·約恩森和索弗斯·克勞森。後者是丹麥現代文學有影響的抒情詩人。
近代冰島文學
近代冰島文學開始於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此時,一些社團和刊物應運而生,詩人、學者致力於普及教育。冰島的啟蒙主義主要代表馬格努斯·斯特凡森出版了許多具有普及知識性質的書籍,創辦了冰島第一份月刊,並進行曆史與民族的研究工作。埃蓋爾特·奧拉夫鬆(1726~1768)從事冰島自然史和地理的研究,崇拜冰島古典文化;同時也是18世紀的主要詩人。其他詩人有:永·索爾勞克鬆(1744~1819)和貝尼迪克·格倫達爾(1762~1825)等。他們翻譯過英國詩人如蒲柏的詩、彌爾頓的《失樂園》。這些作品對冰島詩歌的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世紀,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在冰島文學創作中興起,為冰島文學帶來活力,不僅進一步推動了冰島詩歌的蓬勃發展,而且觸發了小說、戲劇和文藝批評的產生。如比亞爾尼·托拉倫森(1786~1841),他是民族主義者,冰島浪漫主義的先驅。他的詩繼承了古詩的風格,同時也受到外國文學的影響。約納斯·哈德格裏姆鬆(1807~1845)的詩描寫冰島的自然風光,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斯文比約恩·埃伊爾鬆(1791~1852)是優秀的詩人,他給吟唱詩和埃達詩作過注釋,還把荷馬史詩譯成冰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