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至1873年,旅居哥本哈根的冰島僑民出版了三種年刊:《新社刊》、《奧爾曼在議會》和《菲約尼爾》。《新社刊》是冰島爭取民族獨立的英雄永·西古爾茲鬆所辦;《菲約尼爾》雜誌則發表過不少年輕詩人的作品,如格裏姆·托姆森(1820~1896),他又是北歐負有盛名的文藝批評家,並從事古希臘詩歌的翻譯工作。他的詩作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馬蒂亞斯·約楚姆鬆(1835~1920)是冰島國歌的作者,他寫的讚美歌、挽歌和以曆史為題材的詩歌比較著名。他也是著名的翻譯家,翻譯過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的劇本、拜倫等人的詩。索爾斯坦·埃爾林格鬆(1858~1914)是冰島詩歌界的第一個社會主義者,年輕時宣傳自由思想和社會主義。他擅長於創作尖銳而機智的諷刺詩,並把自己的詩稱為“刺”。他對同時代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有很大影響。

冰島著名的詩人霍伊塔達爾的斯特凡(1887~1933)和達維茲·斯特凡鬆(1895~1964)對於現代詩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斯特凡的詩集《流浪者之歌》(1918)和斯特凡鬆的詩集《黑色的羽毛》(1919)的發表,成為冰島詩歌的轉折點。這些詩歌頌青春,歌頌愛情和自由,語言樸素自然。

近代挪威文學

17世紀挪威受丹麥統治,這時期的文學創作大都由丹麥統治,這時期的文學創作大都用丹麥文。著名劇作家霍爾堡(1684~1754)創作了30多個劇本,被譽為丹麥和挪威戲劇的鼻祖,並且由他溝通了北歐文學同西歐文學的聯係。

1814年挪威脫離丹、挪聯盟,但又被迫同瑞典結盟,重新陷入附屬國地位。因此19世紀的挪威文學更強烈地反映出民族獨立的要求,挪威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才真正形成。韋格朗(1808~1845)是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家,他的創作開始了挪威文學的複興。挪威的現代文學史以他的劇作《創造力、人和救世主》為開端。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在詩歌創作方麵,被稱為挪威詩歌的先驅。他的作品的中心思想是爭取民族自由和發展獨立的挪威文化。在他以後,挪威文學中的浪漫主義才與啟蒙時期的傳統結合起來,從而開創了挪威文學史上的新時代。

這一時期,浪漫主義派詩人、藝術家和學者通過發掘民間文學藝術寶庫而給挪威文學注入了新的血液。著名作家阿斯布約恩森(1812~1885)和穆(1813~1882)在挪威文學史上第一次係統地記載了許多民間傳說,並最先擺脫丹麥語的影響,完全用挪威本國口頭語言進行創作。作家奧森(1813~1896)又根據挪威各地的方言進一步創造了“新挪威語”,在文學創作上獲得廣泛的應用。這一時期著名女作家科萊特(1813~1895)寫的《總督的女兒》(1855)是挪威第一部社會小說。挪威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文學巨匠易卜生(1828~1906)和比昂鬆(1832~1910),這時已寫出了不少劇本與詩歌,大多取材於挪威古代的傳說。

近代瑞典文學

17世紀,瑞典文學受意大利文學的影響很深。18世紀瑞典文學的特點之一是把法國古典主義和啟蒙思潮結合起來,由此,進入近代瑞典文學時期。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創作是哲理性抒情詩,同時,一種愉快、明朗而短小的牧歌代替了傳統的冗長的田園小說,但不少作品也流露出傷感情調。烏洛夫·達林(1708~1763)是瑞典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之一。1732年他創辦《瑞典百眼神》雜誌,介紹歐洲和各種新思潮。他的作品是瑞典新舊兩派文學的分水嶺。1753年,努征弗利克特(1718~1763)、克雷伊茨(1731~1785)和於倫博裏(1731~1808)成立了瑞典“思想建設社”,出版文學年鑒《我們的嚐試》和《文學作品》,倡導啟蒙運動,宣傳自由思想,並推崇法國古典主義的藝術風格。

18世紀60年代的著名詩人是貝爾曼(1740~1795),他的代表作《弗列德曼詩體書信》(1790)和《弗列德曼之歌》,是瑞典文學中抒情性最強的作品。

1786年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仿照法蘭西學院建立了瑞典文學院,院士定為18人。第一批院士中有著名作家謝爾格倫(1751~1795)和萊奧波爾德(1756~1829),他們都是傳播法國古典主義和啟蒙思想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