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烏拉圭文學
殖民地時期烏拉圭文學發展緩慢。獨立後,烏拉圭近代文學開始有所發展。首任主教達馬索·安東尼奧·拉臘尼亞加(1771~1848)所作的《公共圖書館開幕演說》是烏拉圭第一篇經印刷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1835年曼努埃爾·阿勞喬將他的詩作編輯出版,書名《平多的一步》。這是第一部烏拉圭人寫的詩集。
在詩歌方麵,民間詩歌並存;文人詩歌以國歌作者弗朗西斯科·阿庫尼亞·德·菲格羅亞(1790~1862)為代表,是西班牙新古典主義在烏拉圭的反映;而民間詩歌以巴托洛梅·伊達爾戈(1788~1823)為代表,反映人民要求解放的心聲。
加烏喬詩歌是此類民族詩歌的典型,集敘事、抒情於一體,表達對政治自由和社會正義的強烈向往。安東尼奧·迪奧尼西奧·盧西奇(1848~1926)的《三個東方加烏喬》(1872)和《強盜盧西亞諾·桑托斯》(1873)是加烏喬詩歌的珍品。
這一時期烏拉圭詩歌最重要的人物是胡安·索裏利亞·德·聖馬丁(1855~1931),他的敘事長詩《塔瓦雷》(1888)歌頌印第安查魯阿族人反抗殖民者的英勇鬥爭。同一時期,相繼出現三位著名女詩人:馬裏亞·歐亨尼亞·巴斯·費雷拉(1875~1924)、德爾米拉·阿古斯蒂尼(1886~1914)、胡安娜·德·伊瓦爾沃羅。她們的抒情詩膾炙人口,為烏拉圭贏得了“拉丁美洲婦女詩歌的故鄉”的美譽。現代主義詩歌運動在烏拉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都蒙得維的亞形成了以奧拉西奧·基羅加(1878~1937)和埃雷拉·伊·雷西格(1875~1910)為首的兩個著名文學團體,推動了現代主義詩歌運動。埃雷拉·伊·雷西格是一位有特色的詩人,想象豐富,感情細膩,格律嚴謹,是拉丁美洲現代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他流派的詩人還有:預言派的阿爾瓦羅·阿曼多·巴塞烏爾,浪漫主義的埃米利奧·弗魯戈尼,地區主義的費爾南·西爾瓦·巴爾德斯,以及加烏喬詩歌的佩德羅·萊安德羅·伊普切。
在小說方麵,第一部作品《卡拉穆魯》發表於1865年,作者是亞曆杭德羅·馬加裏尼奧斯·塞萬提斯(1835~1893)。隨後湧現出許多反映和暴露現實的小說作家,其中主要有以曆史小說聞名的阿塞維多·迪亞斯(1851~1921),帶有風俗主義傾向的哈維爾·德·比亞納(1868~1925),自然主義傾向的卡洛斯·雷伊萊斯(1868~1938),以描寫農村題材見長的恩裏克·阿莫林(1900~1960)等。
短篇小說在20世紀初以來發展很快。奧拉西奧·基羅加是這一領域裏最有成就、最有聲望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刻細致地表現人和大自然的鬥爭,題材新穎,形象生動,色彩豔麗;他著有短篇小說集《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1917)、《林莽故事》(1919)、《阿納貢達》(1921)等。其他重要的短篇小說作家還有胡安·卡洛斯·奧內蒂(1909~?)、卡洛斯·馬丁內斯·莫雷諾(1917~?)、馬裏奧·貝內德蒂等。
在散文方麵,在19世紀的70年代進入繁榮時期,當時占統治地位的是一種哲理散文。何塞·佩德羅·巴雷拉(1845~1879)以《人民的教育》一書成為第一個重要的散文作家。其後,何塞·恩裏克·羅多(1871~1917)在1895年創辦了《文學與社會科學國民雜誌》,將政治與文學密切結合,創造出獨特的散文風格。他的以《新生活》為總題的3部作品《未來者》(1897)、《魯文·達裏奧》(1898)、《愛麗兒》(1900),使他成為拉丁美洲青年的導師。其他重要的散文作家著名還有卡洛斯·巴斯·費雷拉(1873~1958)、拉斐爾·巴雷特(1877~1910)、阿爾圖羅·阿達奧等。
在戲劇方麵,1806年就曾經上演胡安·弗朗西斯科·馬丁內斯的《最純正的忠貞》或《受到報複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是發展遲緩。早期的劇作以曆史題材為主,後來受到西班牙和歐洲戲劇的影響,逐漸轉向現實題材。最有成就的烏拉圭劇作家是被譽為“拉丁美洲的易卜生”的弗洛倫西奧·桑切斯(1875~1910),他的作品反映拉丁美洲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進程以及深刻的社會矛盾。埃內斯托·埃雷拉(1886~1917)繼承桑切斯的風格,其劇作《盲獅》(1911)和《米西亞·帕卡的道德》(1911),顯示出高度的藝術才能。此外,還有不少劇作家,如胡斯蒂諾·薩瓦拉·穆尼斯、愛德華多·迪斯特等,繼續桑切斯和埃雷拉的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寫出表現農村生活和鬥爭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