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了婚並不意味從此無依無靠,在任何時候,不要忘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屬於自己。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
離婚的“和平兵變”
離婚,意味著放棄感情,拆散一個辛苦營建起來的家庭,麵臨著這個抉擇,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從理智的角度去想問題,感情這種東西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它是一種“緣”,緣在感情在,如果緣分盡了,一切就該都到頭了。不必做出過激的行為,最好能理智而友好地分手,讓雙方對過去擁有美好的生活續個“回憶”的尾聲,完成離婚的“和平兵變”。
(1)、協議離婚
以前,人們常說“鬧離婚”。一個“鬧”字說明了離婚過程中給雙方帶來難堪……隨著社會發展,離婚的方式也悄然發生變化。
被訪者中,選擇“訴訟離婚”的僅占21.3%,多達78.7%的人士理智地選擇了“協議離婚”這一新方式。協議離婚將雙方的財產、責任和義務做了很好規定,執行起來也比較容易。
語馨(化名)是一名25歲的外企白領,她是所有訪談者中有著浪漫離婚經曆的一位。離婚的前一晚,她和丈夫還睡在一張床上,例行公事地將共同的財產粗粗分配了一下。辦手續的那天,丈夫幫他挑了一件粉色的旗袍,兩人相擁著到一家西餐廳吃了一頓浪漫的“燭光午餐”。分手時,丈夫一直拖著她的手,將她送到父母家門口。
(2)、不讓局外人幫忙
如果你和丈夫的意見有些不一致,最好盡量能自己解決矛盾。不要局外人幫忙。對於家庭生活的複雜糾紛,一個陌生人的意見往往既不著邊際又很容易引起反感。一個外來的人決不可能清楚這中間的矛盾所在以及誰的責任比較大一些。
(3)、注意關注孩子的感受
不論婚姻經曆有多麼糟糕,孩子都是無辜的。他(她)將是離婚事件中惟一真正的受害者。如果孩子還小或心理上不夠成熟,可用善意的謊言哄他(她);如果孩子的年紀已經大到能夠感受不安,那麼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和他交流,爭取最大限度地獲得他的諒解。
(4)、注意保護雙方的隱私權
在離婚的過程中,雙方常常會因為財產、孩子等問題上觀點不同而引發爭執,由此生出一肚子怨氣。千萬別在氣暈頭的情況下,很不理智地向律師或旁人訴說他的隱私。事實上,你的控訴毫無意義,它隻會增添他對你的厭惡和敵視,使原本一團亂麻的事情變得更糟。
離婚戰後女性常見的心理誤區
離婚,對於大多數的女性來說是一種無言的傷害。經過一場殘酷的“離婚戰”,女性往往身心疲憊,精神不振。因此,離婚女性容易產生一些心理誤區,諸如:
(1)與前夫的家人關係僵化
這是自信心不足、不能直麵現實表現。與前夫離婚不意味著與其家人也必須斷絕關係。有一位因丈夫的移情別戀而與之分手的女性,她因為孩子的關係與婆家人來往,而且表現得友好坦然,她同前夫的妹妹也保持著昔日的姑嫂情誼。她說:“我不圖什麼,隻說明10婚姻結下了一門親戚。”
(2)對前夫抱有幻想
由於第三者的插足而被迫離異的女性,她的潛意識中總以為丈夫是被別人搶走的,責任不在她,因而對其仍抱有幻想,等他迷途知返。這是可悲可歎的。把自己生活的希望放在一個不信任的人身上,她的路隻有越走越窄。她們不願意再婚,傻傻地期待前夫回心轉意,失去了許多良機良緣,實在可悲可歎。
(3)立誌讓孩子長成才
離婚後把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成為自己惟一的“私有財產”而與之相依為命。這種依戀常常轉化為把控製欲轉移到孩子身上。愛得太蠻橫,以致讓孩子感到窒息。久而久之,孩子就有逃脫“勢力範圍”的渴求,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4)過分敏感、畏懼流言
一位女士說:“離婚仿佛使我陡然長出錦雞的尾巴,變得令人矚目起來,此時若聽話聽音,非憂煩成疾不可。”既然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就要坦然麵對別人異樣的目光。過份敏感隻會傷害自己。
(5)沒有勇氣與孩子談論未來
再婚對較小的孩子的心理是一種考驗,要坦誠地告訴孩子:“你要有一個新爸爸了。”打算獨自生活對較大的孩子是種考驗。不要怕孩子受傷害而延長雙方煎熬的時間,你和孩子都要有一個確切的未來。
(6)不能很好安排節假日
剛離婚時,朋友個個出於友情,不厭其煩地陪伴。可人家也有家庭,日久必膩煩而搪塞。所以,不能總是靠朋友的力量來減輕周末的恐懼感,要在閑假時培養幾個人的興趣、如集郵、讀書、寫作、織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