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這塊土地上,人們為求生存而同惡劣的自然氣候進行著持續抗爭,山西人淳樸勤儉,盡力耕織,他們去奢不華,但求溫飽。他們過著恬淡的生活,古樸得像不飾雕鑿的北嶽恒山。他們是古老先民遺風最嚴格的傳承者,他們的習性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他們是人們眼中古樸的一族。
就像山西人長個正方臉,棱角分明、鼻短而大那樣,“樸質厚道”是山西人主要的性格特點。
這種性格的形成,自然受到地理環境因素的重要影響。
如光緒《陵川縣誌》稱“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山西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山西人處於一種“四塞”之中,加之受地少山多、天寒風烈的氣候影響,客觀環境極大地規範了山西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不可否認一個遺世獨立的環境給人類文化所造成的影響。
中華民族的優秀性格,似乎全讓山西人承襲了去。樸實厚道、勤儉不華……這些閃光的字眼,貼在了山西人的臉上;但問題的另一麵卻是“安於現狀,土而易足”。
山西人的“土”在國內是“有口皆碑”的。穿著上,藍衣黑褲為主色調,頭上紮著的白羊肚毛巾,被看做是陝晉人的象征。
他們在飲食上不講究,不求奢侈,但求溫飽。住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土豆、粉條、麵食和雜糧,除了主食刀削麵外,似乎找不到第二個山西名吃。在晉南,家常飯菜是饃饃、豬肉白菜、炒雞蛋、油辣椒,晉北則是蓧麵、麵條、酸飯、大燴菜。節省的錢一為蓋房,二為娶媳婦。他們有存錢儲糧的傳統。據調查統計,1992年山西城鎮居民和農民人均生活收入分別隻有1302元和493元,在全國排名第28位和22位,而人均儲蓄卻達1200元,在全國排名第八。
究其原因,山西是個十年九旱之地,豐少欠多,經濟來源少,隻有勤儉持家,均衡調劑,方能養家糊口,維持生計,傳宗接代。盡管今天山西農家的生活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了,但他們仍保持著儲備兩至三年糧的習慣。有人調侃說:“山西人能不‘土氣’嗎?能不‘窮酸’、‘細酸’嗎?這恐怕與山西人愛吃醋有關。”
山西人愛吃醋那是名聲在外。一個太原人一年吃的醋,夠一個北京人吃兩年的,夠一個天津人吃上三年半的。有人說當年閻錫山的兵打了敗仗,寧肯繳槍也不願交了醋壺。
山西人對醋可謂用到家。山西的麵食種類極多,這些麵食吃用時若沒有醋作調料,那味道可差多了。至於燒菜,醋辣的、糖醋的自然也離不開醋。其他湯菜哪怕不求酸味,一旦滴上幾滴醋,味道頓時變得更加鮮美。農家人秋時醃製白菜、蘿卜時,更是缺不了醋。
山西老“酰”也是特能吃醋的。桌上無醋,百味皆無;飯碗裏沒醋,老“酰”們吃什麼都不香哩。難怪有人說,山西人隻要吃飯就得有醋。醋,簡直就是山西人的命根子。
凡與山西人共餐者,總是不知誇獎還是調笑似的說一聲:“山西人真能吃醋!”幾個山西人下飯館,坐定之後,還沒有點菜,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了三湯匙醋,喝得鄰座的客人直流口水,也有人認為這些把醋當酒喝的豪客是在占飯店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