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大戰前夕(1 / 3)

來教導隊的時候,王光煒帶了一封信,是蔡智仁寫給蔡智誠的。

二哥在信裏責備了弟弟擅自離家的“鹵莽草率”,並且告訴他,自己已經受薦擔任戴之奇的副官,因此讓蔡智誠立刻搭乘交通二團的軍車返回貴陽,以便兄弟倆一同前往18軍。

蔡智誠問:“戴之奇是誰?”

王光煒介紹說,戴之奇剛剛被提升為18軍的副軍長(軍長胡璉)。這18軍屬於“中央嫡係王牌”,胡軍長和戴副軍長都深得蔣總裁的器重,追隨他們應該是很不錯的選擇。

可蔡智誠卻顯得滿不在乎:“18軍又不是青年軍,沒意思,我不去。”

王光煒不禁笑了起來:“那好吧,你就帶上噴火槍,跟著我們雜牌軍去打仗。”

蔡智誠沒有想到,幾個月後,戴之奇又改任“青年軍第1師”(201師)的師長,自己當時的這個決定反而是錯過了參加青年軍的機會。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後悔,因為雖然他錯過了201師,卻趕上了另一場名留青史的戰鬥——鬆山攻堅戰。

如今,“鬆山戰役”已成為抗戰史上的經典範例,戰役的背景、過程、戰果,甚至雙方的傷亡數字,在書上有、報上有、電視上有,網絡上更容易查到,所以也就用不著我在這裏再羅嗦了——隻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攻克鬆山、殲滅日軍的中國軍隊,並不是蔣係的“精銳王牌”,而是雜牌黔軍的一幫貴州兵。

鬆山戰鬥是於1944年6月初打響的,首先擔任攻擊任務的是71軍(代軍長陳明仁)的新28師。這個新編28師也是黔軍,由黔南六縣保安團改編而成,雖然號稱“遠征軍”,其實戰鬥力很一般。他們攻了一個多月,傷亡很大,進展很小,於是就調來第8軍的貴州老鄉接著幹。

貴州的山多,老百姓出門就爬坡,所以黔軍的山地作戰能力相對比較強。抗戰期間,無論是在湖北、湖南還是在江西、廣西,貴州部隊不是攻山頭就是守山頭,反正總是與山隘陣地打交道,因此讓第8軍來啃鬆山這樣的“硬骨頭”,的確比較合適。

鬆山陣地周圍25公裏,防禦體係分為鬆山頂峰、滾龍坡、大埡口和長嶺崗四個部分,但其實這幾個區域的日軍碉堡、坑道都是彼此連通的,可以互相支援。

第8軍於7月中旬接替攻堅任務,戰鬥力最強的榮1師主力隨即被李彌帶去增援龍陵方向,隻留下一個榮3團(團長趙發畢)。可如果沒有李副軍長發話,何軍長也指揮不動這個團。所以,攻打鬆山陣地,主要還是靠103師和82師。

103師負責攻擊鬆山滾龍坡、大埡口和長嶺崗。7月底攻下了滾龍坡,但是把307團打殘了;8月初再攻下大埡口,又把308團拚光了;最後還剩下個麵積最大的長嶺崗,何紹周留著103師309團,舍不得打了。

82師的戰鬥力本來就比較弱,他們圍著鬆山頂峰衝了一個月,死了好多人,就是上不去。到最後,82師副師長王景淵想出個主意,在鬆山主峰底下挖坑道,埋上五六噸炸藥,搞了次抗戰史上規模最大的工兵爆破,“轟隆”一下掀去半個山頭,把子高地上的日本鬼子全震死了,終於於8月20日拿下了鬆山頂峰。

主峰拿下了,剩餘的日軍就全部集中到了長嶺崗。而這時,103師和82師也已經筋疲力盡,何紹周隻好把副軍長李彌請來當“鬆山前線總指揮”,意思是讓他把榮1師帶回來打鬆山。

李彌回來了,但沒帶部隊,而是指派103師309團擔任攻堅。

8月26日,309團付出三個營長全部傷亡的代價,總算衝上了長嶺崗。部隊剛殺上山頭,李彌就向衛立煌報告:“我軍收複鬆山!”可他剛放下電話,日軍一個反擊,309團又被趕下來了。李副軍長惱羞成怒,指責309團團長陳永思“擅自放棄陣地”。遠征軍總部隨即打來電話,命令第8軍槍斃陳永思,即日收複鬆山。

部隊打光了,親信團長還要被槍斃,何紹周軍長頓時火大,當場把電話機給摔了。於是,衛立煌就寫了個條子給他:“紹周,切勿以熟相欺。”——意思是說你別以為自己有個陸軍總司令叔叔就了不得(何應欽是何家老三,何紹周的爹是何家老二),完不成任務照樣軍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