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國民黨的新兵營(1 / 3)

蔡智誠的參戰願望遭到了大家的反對。

陳永思說:“你現在還是個老百姓,怎麼能夠上前線?”

蔡智誠立刻表示:“那麼你趕緊收我入伍!”

王光煒樂了:“入伍總要辦個手續。再說,即使你當了軍人,是否上前線也要聽從官長的命令,哪能想去就去的。”

蔡智誠很不服氣,心說:“人家那些‘棒棒腦殼’、‘黑腳杆’,繩子一捆就當兵打仗了,怎麼到了我這裏就這麼麻煩?”

可是,王光煒和陳永思都不理睬他,自顧自走到一邊商量起公事來。蔡智誠鬱悶得不行,隻好找個話茬把開車的楊三罵了一頓。

公路上,309團的隊伍還在行進。這時候,隊列裏忽然有人喊:“四少爺!”蔡智誠循聲望去——咦?是他以前的“小跟班”遊湘江。

遊湘江是蔡家廚師的兒子,比蔡智誠大兩歲,小時候跟蔡智誠一起上學,每天幫四少爺背書包。不過他這個書童讀起書來既不聰明也不刻苦,所以後來就輟學到工廠裏當學徒,再後來又進了何知重辦的軍士隊,打了幾年仗,如今已升為上尉連長。

跟班遇見少爺,當然要聊幾句。遊連長聽說蔡同學是來當兵打仗的,立刻大搖其頭:“我們這些粗人打打殺殺是理所當然,你這個搞科學的貴重人也跑出來冒險,損失太大了……”

蔡智誠最聽不得這種話,當即就嚷嚷起來:“國家是全體中國人的,你可以上前線殺敵,我也有義務報國!”幾句話搞得遊湘江和楊三都不敢再吭聲,大家不歡而散。

下午,隊伍進了保山縣城。王光煒徑直去軍部報到了,陳永思團長則帶著蔡智誠去103師的師部。王光煒原先在103師當過團長,這次到雲南,估摸著自己可能是要接替這個師的師長,所以刻意“避嫌”,不想和現任師長打交道。

那麼,蔡智誠這麼個小青年參軍,為什麼一定要通過師部呢?——這和他的家庭背景有關係。

民國時期,貴州軍政界的顯要人物要麼是遵義人(比如王家烈、柏輝章),要麼是興義人、安順人(比如何應欽、穀正倫),前者比較“土”,後者比較“洋”。蔡家是遵義名門,與當地的土軍閥素有來往,而蔡式超又在外麵讀過書,與何應欽的兩個弟弟何輯五、何縱炎是同學,所以能夠在“土”“洋”兩邊都說得上話。蔡式超本身是個“辦實業”的局外人,與爭權奪利沒有什麼關係,但傳話送信的事情幹多了,軍界上層也都知道有個“愛管閑事”的蔡老板,多多少少總要給他點麵子。

蔡家與何家是世交,蔡家的孩子稱何應欽為“世伯”。而這時在保山,第8軍軍長正是何應欽的侄子何紹周,所以蔡新兵與何軍長可以算是世家兄弟,辦理他入伍的手續當然就需要由師一級的單位經手了。

在國民黨的大員中,何應欽的“私人勢力”並不算強,直到抗戰中期才拉起一支黔軍班底的第8軍。老何自己沒有子女,因此就把第8軍交給了侄子何紹周。可陳誠卻看不過眼,愣是把李彌派到第8軍來當副軍長,從中摻上一把沙子。

第8軍下屬三個師,按戰鬥力的排列依次為——榮1師、103師和82師。

榮譽第1師是由湘西和貴州籍傷愈士兵組成的部隊,算是半個黔軍。但這個師一直處於“陳誠係”的掌控之下,從師長到團長、營長都是陳誠和李彌的人,何軍長根本就調不動;

82師是貴州部隊,師長王伯勳是何應欽的親信。這個師雖然聽從何紹周的指揮,但本身的戰鬥力太弱,所以何軍長在第8軍真正能指望的主力隻有103師。

103師的前任師長就是何紹周自己,現任師長是熊綬春。這熊綬春也是陳誠的親信,因此,何軍長就總是琢磨著要換掉這個師長。他給103師下命令的時候,經常越過師部,直接傳達到各團,生生把熊師長給架空了。

這樣一來,第8軍總共三個師,一個不買軍長的賬,一個不買師長的賬,還有一個實力太弱。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不過,蔡智誠當時並不知道這些派係紛爭。在師部,他看見三十多歲的熊綬春師長愁眉苦臉,心事重重,外表比實際年齡老得多。

陳永思給熊師長介紹了蔡同學,說了句“這是何軍長的親戚”,接著就和103師的副師長郭惠蒼商量起來,建議“先在師部安排一個書記官的職務,然後報送軍部,推薦到青年軍去任職”。

團長和副師長自作主張,師長熊綬春不置可否,皺著眉頭一言不發,一副很不高興的模樣。

看見這個情形,蔡智誠心想:“熊師長一定把我當成了投機鑽營的小人。”於是就主動表態說:“兩位師長,你們現在很忙,我本不該來此打擾。蔡智誠到軍隊是來幫忙的,不是來添亂的,大戰將至。個人的小事不勞長官費心,隻要派我上火線殺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