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智誠的記憶中,1944年9月2日的早晨,天亮得特別快。
炮擊開始時,四周圍還是漆黑一片,而當炮聲平息的時候,天色已漸漸亮了。士兵們從戰壕裏跳出來,走進淡淡的晨霧。不久,竹影山就清晰地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竹影山,日軍戰史上稱為“西山陣地”。它是長嶺崗的製高點和屏障,在它的背後就是黃家水井,那裏是鬆山日軍的最後巢穴——“橫股陣地”。
以前,這裏長滿了鬆樹、核桃樹和麻栗果,後來這些樹木都被日本鬼子砍去修工事了。現在山坡上光禿禿的,晨曦中,隻看見被炮火犁過的泥土正飄散出陣陣硝煙。
遠遠望去,敵人的陣地一片寂靜,看不到有人活動的跡象。蔡智誠心想:“山頂上還有活著的日本兵麼?如果有,他們一定正看著我吧,他們的槍口一定正瞄準我吧……”想到這裏,他用力地挺起胸膛,努力地在臉上擠出微笑,做出幾分驕傲豪邁的表情。
其實,並沒有人注意蔡新兵的神態,大家都在默默地向前走著。
按照王光煒的計劃,突擊部隊分為五個波次,每個突擊隊又排成四列橫隊,相互間隔三十米。想象起來,進攻隊形應該像層層的海浪一般,有次序地向前滾動。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五個突擊隊的出發陣地有遠有近,陣地前的地形也各不相同,士兵們要在途中攀爬峭壁和陡坡,走了不一會,隊形就亂了,各部隊都混在了一起——不知軍官們是否還能做到心裏有數,反正蔡智誠根本就弄不清自己的位置屬於第幾波次。
泥濘的道路十分難走。9月份正是雲南的雨季,紅土被雨水濕潤成了膠泥,又粘又滑,一會兒咬住士兵的鞋子,一會兒又滑溜得站不住腳,弄得大家跌跌撞撞,步履艱難。
蔡智誠被肩頭的鋼罐壓得喘不過氣來。這之前,他雖然學會了使用噴火槍,但從來沒有全副武裝的行軍過,現在身負重荷,攀登陡坡,漸漸就有點力不從心。最煩人的是,背上的兩個罐子還不一樣重,弄得他的重心總是往一邊傾斜,好幾次都差點摔倒。
連長遊湘江始終關切地看著蔡智誠,他命令說:“羅煙杆,把噴火兵的東西接過去!”
遊連長的胳臂上紮著一根白布條——那是“先導官”和“示範兵”的標誌,打仗的時候如果搞不清怎麼辦,就照著“白布條”的樣子學,跟著他們跑就行了——說起來,當官的真是舒服,一手拎著手槍,一手拿著軍棍當拐杖,顯得輕鬆自在。這和小時候剛好倒過來,那時候可是蔡少爺空著手在前頭跑,遊跟班背著書包在後麵跟隨。
聽到連長的吩咐,羅煙杆就伸過手來想幫忙,蔡智誠卻把他推開了。哪有打仗衝鋒讓別人背武器的道理?蔡新兵不願意頭一次上陣就搞得這麼特殊。
這時,陣地上的硝煙散盡了,日軍依然沒有動靜。
敵人不開槍,氣氛反而更加壓抑。進攻的人慢慢地走著,沒有人說話。大家都知道敵人早晚會開火的,大家都在默默地等待第一聲槍響,猜測著自己會不會頭一個倒下。
終於,槍響了。
就像在暴雨中行走的人忽然聽到了一聲炸雷,所有的戰士都聳起肩膀,加快了步伐。軍官們吼叫起來:“散開些,不許後退!”
“跑起來,不要停下!”
“前麵的,動作快點!上!上……”
蔡智誠也在努力地奔跑。
遊湘江在前麵時不時地拉他一把,還安慰說:“跟我來,不要怕,沒事的。”
這讓蔡四少爺很不高興,他氣急敗壞地說:“滾開些!我才不怕呢,走你的,少來煩我!”
上尉長官被新兵頂撞了一頓,弄得連長十分尷尬。
不過,這時的蔡智誠確實不害怕,因為這時候他還沒有對戰場的情況反應過來。雖然前麵不斷有人倒下,但因為距離比較遠,隻瞧見他們身子一歪睡在地上,就好像崴了腳似的,仿佛過一會就能爬起來繼續前進,所以並不讓人感到恐怖。
可是,幾分鍾以後,一切都不同了。
翻過陡坎,爬上山坡,犧牲者的屍體突然出現在蔡智誠的麵前——血!好多血!雨後的紅土地上到處是暗紅色的鮮血。
蔡智誠從來沒想到人的身體裏居然能湧出那麼多的血。雲南的泥土粘性很強,滲不進土壤的血水就順著山坡往下流淌,淤積在死者的周圍,一汪一汪的,似乎能讓人漂起來。
更可怕的是,除了剛剛戰死的士兵,山坡上還躺著許多早些天的陣亡者。9月的雲南天氣炎熱,這些屍體都已經腐爛了,再被炮彈的衝擊波掀過一遍,灰白的、殘缺的肉體在潮濕的土地上發出陣陣刺鼻的惡臭。
看到的是駭人的鮮血,聞到的是嗆人的屍臭,耳朵裏聽見的盡是淒厲的槍聲。子彈從頭頂飛過,“嗖——嗖——”地鳴叫,從身邊擦過,“嘶——嘶”地呼嘯,就像是有無數的魔鬼正在身旁瘋狂地追殺著、吼叫著,讓人心驚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