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的概念與內涵
1.組織的含義
管理者是在組織中進行管理的,因此有必要首先弄清組織的含義。一般地,組織具有如下三個共同特征:
第一,每一個組織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這個一般是以一個或一組目標來表示的。組織既定的目標具有雙重性,即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功利性是組織目標設定的核心特征。功利性並非一個貶義詞,它表現了這一目標對社會、國家以及組織本身的根本價值,體現了該組織存續的基礎。
第二,每一個組織都是由人組成的。
第三,每一個組織都發育出一種係統性的結構,以維持組織的存在和運行,規範和限製成員的行為。
因此,組織是指一種由人組成的,具有明確目的和係統性結構的實體。並非所有在組織中工作的人都是管理者。簡單地,組織成員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操作者和管理者。操作者直接從事某項工作和任務,不具有監督其他人工作的職責。管理者是指揮別人活動的人。管理者也可以擔任某些作業職責,但我們假定作為一個管理者,一定要有下級。
2.管理的概念
自從有了人類的共同勞動,就有了管理。綜觀人類社會的曆史不難發現,管理是小到家庭大到國家的各種組織由強變弱或由弱變強的根本,管理是一類特殊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因對象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但其概念、原理、職能、要素和過程等具有顯著的普遍性。
什麼是管理?這是每個初學管理的人首先遇到的問題。眾所周知,管理涉及各種領域,如行政管理、經濟管理、企業管理以及各種行業、部門和過程的管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解釋。
科學管理理論創始人弗雷德裏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認為,管理就是“確切了解希望工人幹些什麼,然後設法使他們用最好、最節約的方法去完成它”。這說明,管理是一種明確目標,並授予被管理者工作方法,以求更好地實現目標的活動。
亨利·法約爾(Henri Fayol)最早在一般意義上概括管理的含義,他區別經營與管理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指出管理是經營活動中的一種活動,它包括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製五個要素。這是從管理的基本職能出發,說明什麼是管理,同時也表明管理是一個過程。
對決策有獨特研究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認為,“管理就是決策”。這一定義雖然未能全麵反映管理的內容,但它突出了決策在管理中的主導地位,並強調了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表明決策與管理的內在聯係。
哈羅德·孔茨(Harold Koontz)則認為:“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環境,使人在群體裏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這一定義強調管理的服務功能,說明管理是為有效實現組織目標而服務的過程。
上述定義各有特色,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借鑒國內外各種觀點,結合現代管理發展趨勢,我們認為,管理就是在特定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以便達成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這個定義包含著以下四層含義:
(1)管理是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的,是一個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的過程。管理是任何組織都不可或缺的,但絕不是獨立存在的。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標,不能為管理而進行管理,而隻能使管理服務於組織目標的實現。
(2)管理工作的過程是由一係列相互關聯、連續進行的活動所構成的。這些活動包括計劃、組織、領導、控製等,它們稱為管理的基本職能。
(3)管理工作要通過綜合運用組織中的各種資源來實現組織的目標。也就是說,管理負責把資源轉化為成果,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管理的成效好壞、有效性如何,集中體現在它是否使組織花最少的資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合乎需要的成果產出。產出一定、投入最少,或者投入不變、產出最多,甚至投入最少、產出最多,這些都意味著組織具有較為合理的投入產出比,有比較高的效率。如果說效率涉及組織是否“正確地做事”(即“怎麼做”)的問題,那麼,是否選擇“正確的事”去做(即“做什麼”)就是與效果或效能相關的問題。從企業角度來看,其組織目標的有效實現,包括選定顧客真正需要的產品或服務進行生產及用最少的資源耗費進行生產兩個方麵,用通俗的話來概括,就是“正確地做正確的事”。管理的任務就是獲取、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來確保組織效率和效果雙重目標的實現。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開展的,環境既提供了機會,也構成了威脅。
也就是說,管理須將所服務的組織看作一個開放的係統,它不斷地與外部環境產生相互的影響和作用。正視環境的存在,一方麵要求組織為創造優良的社會物質和文化環境盡其“社會責任”;另一方麵,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須因環境條件的不同而隨機應變,沒有一種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奏效的、通用的、萬能的管理辦法。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靈活應變,對管理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管理定義中“有效”指的是既要注意效率,又要注重效果,從而取得好的效益。效率涉及活動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則是活動的結果。如果一個人不顧效率(如成本),很容易達到有效果(如質量)。同樣,組織可能是有效率但卻是無效果的。在更多的情況下,高效率與高效果是相關聯的。
效果是指由投入經過轉換而產出的有用成果,指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某種行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產生的結果。它強調這種結果符合目的性的程度,凡是符合組織目的的結果就是好的,反之則是不好的、無效的。就管理效果來說,在其對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影響中,也可分為正效果和負效果。就以用發放獎金來激勵員工這種做法為例,如果采用平均主義的手段,最終就不能達到獎勤罰懶的效果,反而會造成勞動積極性下降。因此,管理效益是指正的效果,也就是說,管理效益就是要引導人們做正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