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就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政府社會調控手段體係。我國政府要像重視經濟調控與市場監管一樣重視社會調控,將社會調控納入政府宏觀管理的範圍。政府社會調控手段主要包括法律手段、道德手段、財政金融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等。
1.利用法律手段管理社會
作為社會調控的主要手段,法律製度是政府以強製方式管理社會的手段。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用法律手段管理社會,關鍵在於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需要法律調整的領域和方麵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資依據與遵循。有法可依已不僅要求立各種各樣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僅會給壞人提供為非作歹的機會,還會使好人無從依法行事。
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
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依法必嚴就必須做到: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執法必嚴,一是講執法要嚴肅,即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本著對人民負責、忠實於法律的精神,嚴肅認真地、一絲不苟地執行法律。二是講執法要嚴格,這又可具體化為五項基本要求,即正確、合法、合理、公正、及時。
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違法不究,不但會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和救濟,使被破壞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得不到恢複,而且會損害法律的威嚴,使法律失信於民。
2.利用道德手段管理社會
道德的社會功能是多方麵的,它對社會具有積極的規範、教育、導向作用。所以,道德曆來成為人們修身養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國安邦的重要工具。道德是通過人的內心自覺和社會輿論,自發調整社會秩序。道德與法律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互相聯係、互相補充。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製手段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與道德覺悟。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應該互相結合,統一發揮作用。
道德作為調整人類行為的規範,既是人類自身發展的手段,又是人類發展的目的。“道德不倡,天下不寧。為物生貪欲,貪欲生妄念,妄念即禍根,禍根必大亂。”道德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調控手段,一個和諧協調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秩序,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來規範和維係。道德興則國興、家興、業興;道德不振,於國於家、於人於己都意味著是一種災難。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積澱,其中關於人的道德修養的智慧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要豐富和全麵。傳統道德修養強調“忠、信、孝、悌、禮、義、廉、恥”這樣一些準則,重視培養“智、仁、勇”兼備的健全人格。這些道德觀念固然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但數千年來,它們又的確充當了維係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紐帶的作用。古人把道德操守提高到了極致,提倡“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孔子的話講就是“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誌也”,“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把道德看得比生命還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