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這是我們黨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社會實踐的重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重要升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曆史意義。而如何全麵深刻地理解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並將其貫徹到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去,則是全黨、全社會亟待回答的一個重大課題。

文章合為時而著。時代需要不斷創新的理論作指導,作為社會科學的理論工作者,更應該有敏銳的思維和開闊的視野,及時找準前沿的理論問題,勇敢地進行探索。基於此,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發布之後,我就開始醞釀這個方麵的課題,並積極收集相關方麵的資料,於今年的元月十五日完成了這本著作。在交出版社編輯加工的過程中,我又學習了胡錦濤總書記的兩次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講話(一次是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一次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這兩次講話深化了我對和諧社會的認識,於是根據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對部分章節進行了充實、提高。

和諧思想雖然是一個古老的觀念,但是,以之定性於一個社會,卻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而新課題需要不斷通過實踐予以完善。因此,這部著作隻算是作者一個初步的探索,在理論上還顯得不太成熟,故以“導論”名之。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這極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我將繼續就此課題進一步深入研究。

在寫作過程中,我綜合了報刊、媒體上一些關於和諧社會的思想、觀點,有的已經在書中載明,有的沒有十分明確地標出,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作者

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修訂說明

《和諧社會導論》出版未足一年,卻又急急地修訂。並非擔心此書會成明日黃花,而是隨著全社會對和諧的探討、實踐,及個人對這個課題的進一步思考,深感舊的框架已經無法容納已經大大豐富了的和諧理念。為了能讓這本為時而著的書,能夠跟上時代步伐,能夠對方興未艾的關於和諧理念探討的熱潮起一點推波助瀾的作用,根據出版者的建議對本書作了新的修訂。

這本書出版後,頗得讀者好評,不足一年時間內一版再版地發行了數萬,許多單位將其列為必學的理論讀物,2005年,被評為文化部、財政部“送書下鄉”工程的優秀圖書。在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文彰的倡導下,海南省委黨校與省社科聯於2005年國慶前夕召開了以本人名字命名的理論作品研討會,亦以此書為主要研討內容。在研討會上,海南省黨校領導及社科界專家對作者多年的理論研究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給此書以較高的評價。周文彰部長在總結時強調,並給予作者以很高的評價。專家、領導對作品的肯定,使我深受鼓舞,也很想進一步修訂完善此書,以奉獻社會。

修訂此書,雖未傷筋動骨,但力度卻較大,改動與增加的文字多達數萬。除了新增一章之外,有好些章節裏麵的內容,或推翻重寫,或作較大幅度的調整。許多材料的引用都是最新的,對全書幾乎都作了斟字酌句的潤色。但願經過修訂的這本書,增了一些亮點,比修訂前原來的要多一些看點。

修訂此書,要感謝參與我的理論作品研討會的專家朋友,他們對此書的意見,是我修訂此書的重要參考,特別是海南省教科所林澤龍教授,在百忙之中研讀全書,給我提出了十分詳細的修改意見,使我受益非淺。如果說,此書修訂後增了一些亮點,多了一些看點,我要借此對各位專家朋友表示深深的謝意。

作者

2006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