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要麼不打,要麼就打出個樣子來(2 / 3)

為了應急,閻錫山先調雁門關附近的孟憲吉獨立第8旅馳赴平型關,增援第73師;又命令第6集團軍副總司令孫楚前去指揮已進至平型關附近的部隊。

恰恰這個時候,蔣介石發來了電報:

集中兵力於一點,與敵決戰,是失我之所長,而補敵之短,此非不得已,切勿輕用。

看罷電文,閻錫山有些不快。他對朱綬光說:“不集中兵力與敵決戰,難道咱們也像共產黨那樣鑽山溝打遊擊?再說你蔣介石不也正在上海集中兵力與日本大打嗎?”

朱綬光說:“司令長官,可否這樣認為,咱們放棄大同會戰正是按照委座這個意思辦的,所以咱們不應受指責。”

閻錫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也對。”

9月18日。太和嶺口。閻錫山召開軍長以上人員參加的緊急軍事會議。每一個與會者的臉色都不好看,似乎都懷著滿腹心事。彼此都是熟人,以往每次開會,總有人插科打諢,說幾句笑話,這回全免了,連相互間的握手、問候都顯得生硬,能說一句不說兩句。

窯洞裏煙霧騰騰,除了咳嗽聲、茶杯蓋碰撞杯沿的聲音外,沒人說話。突然,有人輕喊一聲,大家一齊朝門口望去,就見閻錫山在行營參謀長朱綬光等人的陪同下,走進窯洞。眾人站起身,向閻錫山頷首致意,閻錫山擺擺手,意思是讓大家坐。

閻錫山先講。他說這一次的情況使他想起了1927年,那年他與奉軍張作霖作戰,對方幾十萬大軍和他有限的幾萬人馬,在靈丘、繁峙間對陣,敵強我弱。他利用這一帶有利的地形,憑險頑抗,終於大敗奉軍。這次和上次何其相似,隻要各位將領同心協力,曆史就有可能重演。

說到這裏,他站起身,加重語氣說:“我們此次與日本人會戰的方針是,擬誘敵深入到沙河以西地區,從恒山、五台山兩方麵發動鉗擊,並截斷平型關要隘,殲滅敵人於滹沱河上遊盆地裏。”

緊接著,朱綬光離開座位,來到牆上掛著的巨大地圖前,講解戰區長官部關於此次戰役的具體部署。

平型關正麵:由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指揮孫楚的第33軍(包括第3、第8兩個獨立旅),和高桂滋的第17軍(高的第84師和李仙洲的第21師),以及從廣靈退下來的第73師(王思田旅長代理師長),布防於平型關、團城口南北線上。右起五台山東北,排列獨立第3旅、第73師、獨立第8旅,迄平型關正麵;團城口方麵,並列第17軍的第84師和第21師。各部迅速設置陣地,掩護雁北各部撤入雁門山、恒山以內。先依靠險要地勢,阻止日軍銳進,給予重大消耗,然後主動向南轉移,分別從大營、沙河隱入五台山,作為南機動兵團,再待機出動。

雁門山北側:主戰場的北側,依恒山、雁門山為屏障,除布置劉茂恩第15軍於恒山外,以楊澄源第34軍第101師和梁鑒堂旅,分守北婁口、大小石口、茹越口間的已設陣地。保持重點於繁峙北的茹越口。從太原剛調來的薑玉貞旅,到繁峙以北地區,歸入第34軍序列。以王靖國第19軍加入方克猷獨立第2旅,附屬山、野炮各一團,右連第34軍,扼守五鬥山、馬蘭口、虎峪口、水峪口至雁門關、陽方口間的已設陣地,保持重點於代縣、雁門關間。在傅作義的第35軍未撤至寧武時,薑玉貞獨立旅暫時控製於陽明堡,以對雁門關重點策應。

決戰地帶:選定沙河及繁峙間的地區為決戰地帶。以第34軍軍長楊澄源統一指揮主陣地帶的陳長捷第1預備軍和郭宗汾的第2預備軍,加強主陣地帶的各項防禦力量。

機動兵團:第35軍進入陽方口於寧武集結後,向代縣挺進,適時進出於繁峙以北的恒山方麵,連同劉茂恩的第15軍為北機動兵團;南機動兵團以孫楚為總指揮,高桂滋的第17軍為主力。

朱綬光講解完戰區長官部的作戰部署後,回到座位上。閻錫山掃視了一遍眾人,問:“我的這個部署怎麼樣?”

沒人吭聲。也許眾人還未來得及思考,一時拿不出意見來。

閻錫山的臉上掠過一絲得意的神色。別人能看出來,他對他的方案十分滿意。果然,他說:“咱這是給板垣這個狗雜種布了一個口袋陣,讓他進得來,出不去!”

他特別關心“口袋底”陣地。會議結束後,特意留下陳長捷和郭宗汾兩個新提升的軍長,麵授要領,要他們無論如何要把“口袋底”紮緊。並要求他們馬上到沙河、繁峙間周密勘察主陣地帶,選定扼要地形,構成數道最強固的“口袋底”,以膠著日軍的主力。

閻錫山共投入7個軍的兵力,約8萬人,加上已推進至內長城一線的八路軍第115師,總人數近10萬人。

此次同沒有實現的“大同會戰”一樣,閻錫山有決心好好打一仗。這次會議召開前的兩天,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主任彭雪楓來太和嶺口見他,他們進行了密談。彭雪楓是一位久經戰火考驗的青年將領,他1926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大隊政委、縱隊政委、師政委、中央軍委一局局長。自他肩負重要使命來山西後,多次同閻錫山交談。閻錫山也很喜歡這個辦事幹練、機敏多謀、極守信義的青年人,因此,每逢彭雪楓托梁化之捎信要見他時,他總能痛快答應。

彭雪楓告訴閻錫山,八路軍第115師此時已由原平向平型關開進。閻錫山顯得十分激動。他說:“如能得到貴軍的幫助,我閻某下定決心背著棺材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