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中國軍人血肉之軀,填滿了忻口正麵戰場(3 / 3)

“如白天撤退,則後果更壞。”符昭騫反對。他建議道,“以汽油噴澆敵坦克,然後投手榴彈,坦克著火後必退!”

“隻好這樣了。”李默庵說。這時,電話線路接通。李默庵向第28旅旅長陳牧農轉告了這一辦法。

至黃昏時,突入大白水的一輛敵坦克著火被毀,其餘兩輛見勢不好,調頭順原路竄出村子。

這天,左翼兵團各部均與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戰鬥,傷亡高達3000人以上。

在後來的戰鬥中,令守軍頭疼的,仍然是日軍的坦克車。因守軍缺乏消滅日軍戰車的有效武器,所以敵坦克十分猖狂,在大白水周圍橫衝直撞,守軍官兵隻要一露頭,立即就會遭致坦克上發射的密集彈雨。戰守均感艱難。

據第14軍代理參謀長符昭騫回憶:一天,李默庵命令第83師師長劉戡派部隊向大白水西北麵的衛村夜襲,以減輕大白水守軍的壓力,並從該師抽調一個旅加強大白水的守備。劉戡指派第493團團長李紀雲率部夜襲衛村。李紀雲,這位10年後在陝北青化砭兵敗被人民解放軍俘虜的青年將領當夜便領兵出發,但第493團夜襲未果,翌日繼續攻擊,戰至黃昏,傷亡七八百人,仍未拿下衛村。

劉戡打電話向軍長李默庵報告戰況,李默庵責備劉戡:“怎麼一個小小的衛村,你打了一晝夜,還攻不下來?”

劉戡本來就對李默庵由第10師師長升任軍長不服氣,加之他認為不應該襲擊衛村,因為衛村離中國軍隊陣地較遠,即便夜襲成功,即需派兵固守,這樣正麵更大,兵力更散,更容易被日軍各個擊破,而且第493團攻擊了差不多一天一夜,遭致重大損失,所以,當李默庵指責他時,他火上澆油一般立即反駁說:“你第10師怎麼沒將敵人打退(此時,大白水外圍的敵坦克仍在肆虐)?你還拉我一個旅在大白水,你第10師打得好嗎?你還要打我官話嗎?簡直豈有此理!”

嘭地一聲,劉戡扔下電話。從那以後,李默庵多次給劉戡打電話,劉戡就是不接,戰況也不向軍部報告。當時,李默庵對劉戡非常惱火,又無可奈何。

在忻口左翼,終究由於廣大愛國官兵同仇敵愾,奮勇殺敵,而未使日軍突破陣地,從而保證了忻口正麵的持久作戰。

在忻口右翼,以第15軍軍長劉茂恩為總指揮的右翼兵團日子要好過一些。右翼兵團的陣地處於五台山南麓,山巒起伏,滹沱河流經山前,日軍的坦克等先進武器無法使用,所以這裏並不是日軍攻擊的重點。

劉茂恩的指揮所設在定襄縣一個叫受祿的較大的鎮子,他本人住在一座人稱王銀通樓院的寬大宅弟,房東主人的名字就叫王銀通。

不久前,劉茂恩巧遇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徐向前,二人談起過去打內戰的事,徐向前說:“那年在河南西峽一帶,你的軍隊把我們追得好緊呀!”劉茂恩說:“你們也幾乎把我們拖垮。”說罷,二人握手言歡。過後,劉茂恩對軍部參議、中共地下黨員楊章武說:“人家共產黨就是氣魄大。現在國共合作,團結一致,一定能夠打敗日本帝國主義。”

第15軍是抗戰爆發後最早入晉作戰的“客軍”,晉北各路大軍向忻口轉進時,第15軍負責掩護,曾數度與敵交火,保證了大軍順利轉進,保全了大批軍用物資,閻錫山和衛立煌感到滿意。

10月16日以前,日軍僅僅對忻口右翼進行牽製性的攻擊。16日以後,板垣將剛增援至忻口前線的第11聯隊投入右翼靈山陣地,戰鬥一度激烈。劉茂恩親臨前線督戰,據說他曾“堅持幾個晝夜不休息,不吃飯,仍然精神飽滿地勉勵將士,捕捉戰機,連連打退敵人的進攻”。

關於忻口右翼作戰,鮮有史料記載。個別史料提到這樣一個細節:防守靈山主陣地的第15軍第64師一個叫張全和的副連長,在與日軍肉搏時,肚皮被三八大蓋槍的刺刀刺穿,小腸隨即流出體外。張全和強忍劇痛,踉踉蹌蹌來到一個低窪處,自己動手將小腸塞入體內,用腰帶纏緊,而後又執刀上陣。弟兄們勸他趕快退下,到後麵治療,他誰的話也不聽,大喊著衝入敵群,繼續與日軍肉搏。半個小時後,張全和提著兩顆血淋淋的鬼子人頭,渾身是血回到弟兄們中間,隻見他把那兩顆人頭狠狠地摔在地上,說:“病死,被日本人殺死,為殺日本人而死,同樣是死。但這三個死在秤上過一過的話,就知道為殺日本人而死是重於泰山!我殺死兩個日本鬼子,已經賺了一個啦!……”說罷,他在別人尚未反應過來時,解下腰帶,將小腸從肚子裏拉出,奮力撕斷,用最後的力氣說:“我已經盡了炎黃子孫的責任,我的血沒有白流,現在已無生望……”話猶未了,張全和倒地溘然長逝……

日軍突破靈山前沿陣地後,曾數次接近山頂。閻錫山致電劉茂恩:

仰速集結兵力,拚死恢複,以免影響戰局,並著嚴督所部死力抗敵,不得再有疏失。

這天,第64師第192旅中校參謀長張霽乘敵進攻的間隙到靈山陣地觀察戰況,隔著我方設置的防禦木柵,張霽看到木柵前方敵我雙方陣亡官兵的屍體和遺棄的武器遍地都是,由於在雙方火力控製下,均無法拖回。在山頂和山坡上,布滿日軍的炮彈和飛機炸彈碎片。當他回到南坡時,適逢敵機前來轟炸,他趕忙臥倒。這時,突然從山頂上滾下一個已經斷氣的士兵,這名士兵遍體無傷痕——他是被炸彈爆炸產生的氣浪震死的。

半個世紀後,張霽老人回憶說:“右翼地區戰鬥,我軍以劣勢裝備,堅決抗擊優勢裝備之敵達23天之久,殲敵約一兩千人,我軍傷亡約四五千人。究其原因,首先是抗戰伊始,我官兵積蓄已久的報國之心與必死之誌初次得到進發的機會。”

忻口撤退,第15軍仍負掩護之責。戰後,劉茂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抗日戰爭是長期的,戰局是統盤的,要算總賬,不能隻打個人算盤。這次戰役,15軍固然損失嚴重,但保證了數十萬大軍的安全轉進,為國家保存了實力,算算統盤大賬,還是劃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