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八路軍在陽明堡燒了日軍24架飛機(1 / 3)

忻口正麵的紅土山梁早沒了過去的模樣,經過短短幾天的鏖戰,中日兩軍傾全力在這裏廝殺,上萬發炮彈、炸彈落在上麵,數萬發各種類型的手榴彈、手雷在這兒炸響。還有那些對射的飛蝗一般密不透風的子彈,使同處地球東方的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日本人在這片紅土地上扔下了上萬具血肉之軀。遍地都是死人和鮮血。忻口成了人間地獄。

晉綏軍獨立第3旅的前身是第208旅第412團,不久前,他們在平型關右翼作戰,受到重創。平型關撤退時,他們進入河北省,經龍泉關回晉,然後經五台山、東冶鎮、定襄到達忻縣南胡延村。轉進途中,旅長章拯宇不架電台,失去了和上級的聯係,閻錫山以為他們全軍覆滅或是全部潰散,異常惱火。到達忻縣境內後,閻錫山傳令給予旅長章拯宇處分。

這天,傅作義派來一個汽車營,將全旅2000餘人運至金山鋪,說是已歸第35軍指揮。傅作義站在隊前講話,號召大家不怕犧牲,奮勇殺敵。並當場發賞錢,士兵每人一塊大洋,官長兩塊。在國民黨軍中,上陣前發賞錢或是懸賞作戰,是很普遍的現象。按如今的說法,叫做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但到了獨3旅臨往上開時,上麵又傳令,獨3旅暫歸第61軍陳長捷指揮。

獨3旅被指定進入關子村西南方向的204高地附近,接替新編第4旅的部分陣地。第5團團長樊榮帶人到達指定位置後,團直屬機炮連上尉連長周亞文看到他們接防的小土山上全是梯田,地楞間有小型隱蔽部,小土山周圍有躺臥呻吟的傷員和大量遺棄的屍體,還有一攤一攤的血跡,以及亂扔的槍支彈藥、通信器材、軍服軍毯、食品雜物等,令人觸目傷懷。聽說新編第4旅大部犧牲在這片地段。

當日下午3時許,團長樊榮召集營連長在高地鞍部豁口處,劃分射擊目標,布置戰前準備工作。正講話間,突然,對麵高地上的日軍機槍響了起來,樊團長腹部連中數彈,當即倒地昏迷。眼疾手快的周亞文跳躍著奔往不遠處的新編第4旅旅部借擔架。此時,第4旅旅長於鎮河幾乎成了光杆司令,周亞文扛上擔架往回走時,於鎮河在他身後說:“周連長,你們一定要堅持到底啊……”

周亞文將全連的4挺馬克沁重機槍布置在步兵連隊的後麵,那些未及掩埋的戰死者的遺體成了他們防禦工事的一部分。望著腳下那些新鮮的、然而又是殘破不堪的屍體,周亞文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感傷。這年他已經27歲,由於又矮又瘦,看上去倒像未長大成人的少年。他出生在離雁門關10公裏遠的一個小山村,傳說當年楊六郎曾在這兒打仗,八國聯軍打北京時,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逃往西安的途中曾在此落腳。那些流傳於民間的關於金戈鐵馬的陳年舊事,使周亞文在很小的時候就憧憬當一名軍人。他先是在村裏讀了3年私塾,學會了描紅模字;適逢閻錫山在各地辦學校,他又進了附近的一所國民學校學習,畢業後到代縣中學,學過英文,並成為國民黨預備黨員。就在這時,大革命的風潮洶湧而至,太原的學生到代縣宣傳革命道理,年少氣盛的周亞文未假思索便跟上人家到了太原,進入當局主辦的國民黨黨務訓練班學習。訓練班的學員結業後將放到各縣組織縣黨部,後來周亞文一直記著訓練班一位老師說過的話:“革命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然而周亞文最感興趣的是當一名軍人。機會終於來了——北伐前夕,閻錫山為擴充實力,在太原組建軍官學校,史稱北方軍官學校,分設步、騎、炮、工4科,大量招收中學生,施以兩年的軍事教育,畢業後分到各部隊充任下級軍官。周亞文興衝衝地前去報考。招生的人見他這麼瘦小,說:“看你這副模樣,當兵後身背40斤,日行80裏,(當)炮兵拉不了騾子,(當)騎兵騎不了馬,你不行的,還是當你的學生吧!”但他執意要參加招生考試,居然考入步兵科第2期。從軍校畢業後,他先是參加了中原大戰,一直打到山東曲阜;後又參加了1936年堵截紅軍東征作戰,直到不久前的平型關戰役,也算是一個多次親曆實戰的老兵了。但這次開赴忻口,一上來他就預感到,這次戰鬥的殘酷程度會超過以往任何一次。

進入204高地附近的當日夜間,他們就與當麵之敵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機炮連一個重機槍班的陣地被一顆日軍炮彈炸毀,人槍俱無蹤影。周亞文的護兵和號長都負了傷。

次日,團部傳來通知說,陳長捷軍長接任前敵總指揮,並附有戰地命令,其主要內容是:無命令不許退;輕傷不許退;彈盡援絕不許退。周亞文聽了,覺得隻有與陣地共存亡,奮鬥到底,戰死為榮這一條路了。

10月17日,日軍第5師團長板垣征四郎將他的指揮所由崞縣推進至原平。位於忻口正麵的第21旅團傷亡近半,僅僅在南懷化打開一個缺口,而己方的攻勢卻成了強弩之末,板垣大為不滿。

17日午後,板垣親自到前沿視察。當晚,他命令第21旅團長三浦敏事集中兵力,重點攻擊關子村西南高地。因為這塊高地西扼南懷化,東臨界河鋪南北通道,如奪取它,便可會同已占領1300高地的日軍直搗忻口村。

這塊高地便是忻口戰役中有名的204高地。

次日清晨7時,上千日軍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支援下,重點向204高地猛撲。這塊橫切麵約2公裏的地段上頓成一片火海。

忻口後溝。第9號窯洞。18日這天,陳長捷始終在這裏指揮戰鬥。電話鈴聲不停地響起,204高地險情不斷。原先守衛這片高地的是第9軍第54師一部,第54師師長劉家琪陣亡後,該師第162旅旅長孔繁瀛接任師長。因連日苦戰,第54師消耗極大,陣地被迫縮短,空出的陣地由第35軍第211旅接替。

這天的惡戰從早晨持續到中午,第54師又付出重大傷亡。孔繁瀛一氣之下,跑到第9號窯洞找陳長捷,要求再縮短防線。他沒喊報告就徑直推門闖了進去。

陳長捷不滿地問:“孔師長,出了什麼事?”

孔繁瀛說:“出了什麼事?媽的,這仗還能打嗎?!”“坐下慢慢說嘛。”參謀長李銘鼎給孔繁瀛讓座。

孔繁瀛餘怒未消:“54師一上來就擔任正麵地段,如今全師剩下不足兩個團,仍擔負那麼長的防禦地段,今天打了整整一上午。又死傷不少,我已無力據守,請趕快壓縮我師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