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宋以來,在中國民間信仰活動中,福建女神之多以及影響之大都冠於全國。而在眾多的福建女神中,陳靖姑以其臨水夫人之名著稱於世,深受人民的愛戴和敬仰。長期以來,在福建逐漸形成了一種地方文化,今人稱之為“陳靖姑信仰文化”。來到福建的山山水水間,將聽到包括陳靖姑在內的眾多福建女神的生動故事。

跨越千年的民間信仰

曾經有一張神奇的照片,在照片中有一位美麗的女神和兩名丫鬟,佇立於雲霧縈繞的半空之中俯視著大地。那是十多年前,台灣的一位先生夢見一位女子自稱古田臨水陳靖姑,對他說將於某時某刻在獅頭山顯身,他屆時欣然前往,果然拍攝下這幅珍貴的照片。

這件奇異的往事自然無從考證也無須考證,它隻是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對這位中國道教女神的敬仰和崇拜。“莆田有媽祖,古田有靖姑。”一位出身民間的女子竟然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民眾對她的香火供奉竟然綿延了一千多年。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吸引著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為此曾舉辦過多次學術研討會,從民俗學、社會學和宗教學的角度,去深入探討陳靖姑信仰文化的深層內蘊。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古田縣有一座馳名海內外的千年宮廟——古田臨水宮,它是公認的祀典道教女神陳靖姑的宮殿,也是遍布國內外的臨水宮的祖殿。古田臨水宮坐落在古田縣的大橋鎮,大橋鎮在唐代被稱作臨水。臨水宮始建於唐貞元八年(792年),是一座風格別致的唐代宮殿建築,後經宋元明清曆代重建擴建,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曆史。一千多年來,臨水宮中香火不斷,臨水夫人美名隨之遠播海外。據統計,從唐代至今,陳靖姑信仰遍及中國福建、浙江、台灣等省以及東南亞各國,信仰者達八千萬人,每年到古田臨水祖宮請香、還願、參觀的信徒遊客可以達到十萬人次。

據專家研究認定,將陳靖姑尊為“婦幼保護神”的信仰文化,經過千年的民間傳頌,已成為海峽兩岸甚至東南亞地區共同的民間文化現象之一。這種文化蘊含豐富,有著深刻的思想、道德、倫理、信仰價值,又涉及到宗教、曆史、文學、藝術、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領域,其間交遷,耐人尋味。

這位與媽祖齊名的福建女神,生前到底有過什麼作為,又有什麼過人之處,使得福建的百姓在千年之後仍然將她奉為神明,念念不忘?故事還得從一個出生在唐代、有著傳奇身世的女孩說起。

巾幗英雄脫胎祈雨

據《閩都別記》記載的民間故事說,當年觀世音菩薩為籌資修建洛陽橋,化身一位女子泛舟海上,讓人投幣,並許諾誰若能以錢幣投中她,她就嫁此人為妻。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下凡經過,發現洛陽江畔熱鬧非凡,於是趕來看熱鬧。呂洞賓不慎掉落了一根白發,頭發迅速化作一條小白蛇在江中遊走了。目睹這一幕的觀世音預料此蛇日後必為禍人間,於是彈出了一滴指血,投胎在福州南台下渡陳家,待孩子長大後為百姓斬妖除害。

下渡陳家的夫人葛氏一日夢見吞下紅雲,醒來得知已有身孕。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陳夫人生下了一個女兒,臨盆時“景雲覆室,紫氣盈廳,閭裏稱奇,引為吉兆”。滿心歡喜的陳家給這個一出生就有不凡之象的女兒取名靖姑。靖姑自幼聰慧異於常人,6歲通女紅,7歲登堂攻讀易傳,十一二歲起從母看經說道,稍長已讀書萬卷,聞名鄉裏。13歲時到閭山,也就是傳說中的福州下渡龍潭角水下學法,拜許真君為師,學成設醮法、呼風喚雨、縮地騰空、退病祛疫等法術。16歲師滿,她告別師父下山,欲嫁給古田縣臨水劉姓人家為妻。下山時,師父命她不可回頭,隻管徑直離開。但靖姑留戀師恩,不忍離別,隻走了24步就回望師父。許真君喟然長歎,知道上天注定靖姑隻有24歲的壽命,於是叮囑靖姑24歲時不可妄動法器,否則在劫難逃。靖姑作別師父,回到了家鄉,從此在鄉裏遍行善事,治病救人,斬除妖孽,扶危濟困。

唐貞元八年,福建遭遇大旱,民不聊生。這一年,靖姑剛好24歲,且嫁給劉姓人家後已懷胎三月。為拯救百姓,靖姑不顧六年前師父的警告,毅然脫胎於陳府,手執法器,駕雲於烏龍江上空,念動真言,焚燒血文祈雨。而正當靖姑脫胎祈雨、心力交瘁之時,覬覦已久的白蛇精和長坑鬼竟趁機前往陳府盜胎並將胎兒吃掉。靖姑得知後,憤怒地追殺。長坑鬼落入:水中,白蛇精飛入了古田臨水洞。靖姑拚盡最後的力氣腰斬蛇精,這時終於天降甘霖,拯救了萬千百姓的性命。而靖姑也終於因脫胎施法而力盡氣竭,臨終前,她發下誓願:不救產難,誓不成神!原來靖姑上山學法時以未嫁之身不肯學習扶胎救產、保赤佑童,最終竟無法拯救自己的生命,所以最後許下了這樣的誓言。從此,陳靖姑果然英靈:不滅,成為了福建民間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並逐漸被奉為佑護一方的地方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