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對農業最大的威脅是產生“鎘米”、“鎘菜”,進入人體後使人得骨痛病。另外,鎘會損傷腎小管,出現糖尿病,還有鎘引起血壓升高,出現心血管病,甚至還有致癌、致畸的報道。
鉛
鉛是土壤汙染較普遍的元素。汙染源主要來自汽油裏添加抗爆劑烷基鉛、隨汽油燃燒後的尾氣而積存在公路兩側百米範圍內的土壤中,另外,鉛字印刷廠、鉛冶煉廠、鉛采礦場等也是重要的汙染源,隨著我國鄉鎮企業的發展,“三廢”中的鉛已大量進入農田。
一般進入土壤中的鉛在土壤中易與有機物結合,極不易溶解,土壤鉛大多發現在表土層,表土鉛在土壤中幾乎不向下移動。
鉛對植物的危害表現為葉綠素下降,阻礙植物的呼吸及光合作用。穀類作物吸鉛量較大,但多數集中在根部,莖稈次之,籽實中較少。因此鉛汙染的土壤所生產的禾穀類莖稈不宜作飼料。
鉛對動物的危害則是累積中毒。人體中鉛能與多種酶結合從而幹擾有機體多方麵的生理活動,對全身器官產生危害。
鉻
鉻的汙染源主要是電鍍、製革廢水、鉻渣等。鉻在土壤中主要有兩種價態:cr6+和cr3+。兩種價態的行為極為不同,前者活性低而毒性高,後者恰恰相反。cr3+主要存在於土壤與沉積物中,cr6+主要存在於水中,但易被fe2+和有機物等還原。
植物吸收鉻約95%留在根部。據研究,低濃度的cr6+能提高植物體內酶活性與葡萄糖含量,高濃度時則阻礙水分和營養向上部輸送,並破壞代謝作用。
鉻對人體與動物也是有利有弊。人體中含鉻過低會產生食欲減退症狀。但飲水中鉻超標400倍時,會發生口角糜爛、腹瀉、消化紊亂等症狀。
砷
土壤砷汙染主要來自大氣降塵與含砷農藥。燃煤是大氣中砷的主要汙染源。土壤中砷大部分為膠體吸收或和有機物結合——螯合或和磷一樣與土壤中鐵、鋁、鈣離子相結合,形成難溶化合物,或與鐵、鋁等氫氧化物發生共沉澱。ph和eh值影響土壤對砷的吸附。ph值高時,土壤砷吸附量減少而水溶性砷增加;土壤在氧化條件下,大部是砷酸,砷酸易被膠體吸附,而增加土壤固砷量。隨eh降低,砷酸轉化為亞砷酸,可促進砷的可溶性,增加砷害。
砷對植物危害的最初症狀是葉片卷曲枯萎,進一步是根係發育受阻,最後是植物根、莖、葉全部枯死。砷對人體危害很大,它能使紅血球溶解,破壞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致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