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土壤中重金屬的汙染與危害(1 / 2)

土壤無機汙染物中以重金屬比較突出,主要是由於重金屬不能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於積累,轉化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過食物鏈以有害濃度在人體內蓄積,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土壤重金屬汙染物主要有汞、鎘、鉛、銅、鉻、砷、鎳、鐵、錳、鋅等,砷雖不屬於重金屬,但因其行為與來源以及危害都與重金屬相似,故通常列入重金屬類進行討論。就對植物的需要而言,可分為2類:①植物生長發育不需要的元素,而對人體健康危害比較明顯,如鎘、汞、鉛等;②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元素,且對人體又有一定生理功能,如銅、鋅等,但過多會造成汙染,妨礙植物生長發育。

同種金屬,由於它們在土壤中存在形態不同,其遷移轉化特點和汙染性質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土壤中重金屬的危害時,不僅要注意它們的總含量,還必須重視各種形態的含量。

土壤的汞汙染主要來自於汙水灌溉、燃煤、汞冶煉廠和汞製劑廠(儀表、電氣、氯堿工業)的排放。比如一個700兆瓦的熱電站每天可排放汞2.5千克。含汞顏料的應用、用汞做原料的工廠、含汞農藥的施用等也是重要的汞汙染源。

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態有無機態與有機態,並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無機汞有hgso4、hg(oh)2、hgcl2、hgo,它們因溶解度低,在土壤中遷移轉化能力很弱,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汞可向甲基化方向轉化。微生物合成甲基汞在好氧或厭氧條件下都可以進行。在好氧條件下主要形成脂溶性的甲基汞,可被微生物吸收、積累,而轉入食物鏈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在厭氧條件下,主要形成二甲基汞,在微酸性環境下,二甲基汞可轉化為甲基汞。

汞對植物的危害因作物的種類和生育而異。汞在一定濃度下使作物減產,在較高濃度下甚至使作物死亡。不同植物對汞吸收能力是:針葉植物>落葉植物,水稻>玉米>高粱>小麥,葉菜類>根菜類>果菜類。

鎘主要來源於鎘礦、鎘冶煉廠。因鎘與鋅同族,常與鋅共生,所以冶煉鋅的排放物中必有zno、cdo,它們揮發性強,以汙染源為中心可波及數千米遠。鎘工業廢水灌溉農田也是鎘汙染的重要來源。

土壤中鎘的存在形態也很多,大致可分為水溶性鎘和非水溶性鎘兩大類。離子態和絡合態的水溶性鎘cdcl2、cd(wo3)2等能為作物吸收,對生物危害大,而非水溶性鎘cds、cdco3等不易遷移,不易被作物吸收,但隨環境條件的改變二者可互相轉化。如土壤偏酸性時,鎘溶解度增高,在土壤中易於遷移;土壤處於氧化條件下(稻田排水期及旱田)鎘也易變成可溶性,被植物吸收也多。鎘的吸附遷移還受相伴離子如zn2+、pb2+、cu2+、fe2+、ca2+等的影響。如鋅的存在可抑製植物對鎘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