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空氣中的汙染源——微粒(1 / 1)

說到空氣汙染,人們往往自然聯想起空氣中的氟化氫、氯化氫、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其實,除此之外,空氣中飄浮的細小微粒也是嚴重的汙染源。這些直徑不到千萬分之一米的微粒被定名為“pmio”,人們稱其為“空氣殺手”。有些專家認為,它是造成倫敦每年死亡許多人的罪魁禍首。美國《紐約時報》載文說:一個環保組織得出的最新計算結果表明,因吸入汙染空氣中的微粒而死亡的人數在洛杉磯地區每年達5000多人;在紐約每年達4000多人。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說,美國、波蘭和捷克科學家在汙染嚴重的東歐地區進行研究後得出了微粒汙染會阻礙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的結論。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弗雷德麗卡·佩雷拉,在布達佩斯的一次醫學會議上說,婦女在懷孕期如果生活在微粒汙染物含量很高的環境中,生下的嬰兒頭部和軀幹較小,這些兒童患癌症的危險性可能增大,他們以後的學習能力也可能受影響。《新科學家》雜誌同時報道說,美國環保局在捷克共和國的北波希米亞所作的一項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對239個城市所作的研究表明,如果將每立方米空氣中微粒的重量限定不超過20毫克,那麼每年可能挽救4700人的生命;如果限定在10毫克,每年就可挽救大約5.6萬人。有人測定,當空氣中飄浮的微粒達100微克時,兒童氣喘顯著增多;達200微克時,老人和體弱者死亡率增加。更使人擔心的是,每天心髒病的發病率的變化也與空氣微粒的增減密切相關。當空氣微粒的數量增加時,因心髒病死亡的人數也會急劇增加。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道格拉斯·多克裏博士,在對美國6個城市進行調查時,發現了死亡與空氣微粒聯係的證據。

盡管空氣微粒引發心髒病的機理尚待研究,但是,考慮到血液必須經過肺部,美多克裏博士認為,可能存在如下兩個方麵的原因:①物理方麵的原因。近年來科學家已發現,人們每次呼吸都往肺部深處吸入大量微粒,在正常情況下,大約一次吸氣要吸入50萬個微粒。這些微粒進入肺部深處,就會作為經常性刺激物留在肺裏。這種刺激物會導致炎症並產生黏液,使呼吸困難,甚至導致死亡。②化學方麵的原因。微粒可以充當把化學汙染物(如酸類物質、鉛、汞等金屬)帶入肺部深處的媒介,這些物質會加速遊離基之類有害物質的產生。

空氣中微粒的來源十分廣泛,以煤為燃料的火力發電站產生的微粒最多,燒1噸煤排放的這種微粒就達10千克;以汽油和柴油為能源的各類機動車,以及工業鍋爐產生的微粒量也很大。此外,還有狂風刮起裸露地上的塵土,工業區中冶金業、石灰廠、水泥廠等排放的微粒,車輛排放的氧化氮變成的硝酸鹽微粒,電廠排放的氧化硫產生的硫酸鹽微粒等。

為了對付微粒這個“空氣殺手”,人們想到了森林。

研究表明,森林具有清除空氣微粒的“過濾器”的作用。由於樹木枝繁葉茂,滯塵麵積大,同時,枝葉具有與煙塵相反的電荷,能吸附飄塵。此外,林內濕度大,增加了對微粒的附著力;枝幹和茂密的枝葉能阻止狂風減低風速,也使微粒不易被刮起,加之微粒又是雨滴的凝聚核,隨雨降落地麵,雨後大氣中微粒大大減少,染塵樹木經雨水衝刷後又可恢複其滯塵能力。據測定,1公頃鬆林每年能清除微粒36噸,1英畝林帶1年可吸收並同化汙染物100噸;榆樹的吸塵能力高達3.39克/米2。此外,如毛白楊、大葉楊、泡桐、紫穗槐、女貞、夾竹桃、側柏等都是滯塵的好樹種;青楊、桑樹有吸鉛塵的本領;桂花、棕櫚、臘梅都有吸汞的能力。難怪人們將森林稱為降服空氣塵埃的“克星”。所以,我們要加強綠化工作,使空氣更加清新,環境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