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說到我們都是被牙醫、警察叔叔、大灰狼、老虎之類嚇大的,長大以後往往被一些莫名的擔心、恐懼所影響。恐懼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反過來看,假如一個人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鼓勵當中,沒有恐嚇、沒有害怕,他對世界上的人都充滿了信任,那他會不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呢?他會不會天不怕、地不怕,做出很出格的事情呢?
我們從小接受的是有形無形的恐懼教育,有各種各樣的懲罰籠罩著我們,有恐懼感來規範我們的行為。恐懼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超過了某個限度,它就會變成一種心智模式。
有個人參加工作以後,他的兼職工作從不低於兩份,其實他掙的錢也不算少,但是彌漫於他內心的恐懼使得他行為方式傾向於完美主義,強悍不是說去把對方扳倒,以一種強勢力量去打敗別人,真正的強悍是敢於直麵現實、別人和自己。在當下這一刻,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實事求是,勇敢麵對,這才是真正的強悍。
做任何事情都唯恐出紕漏。他準備買房子的時候曾經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研究過北京地圖,從各個角度進行權衡和分析。他挑來挑去,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因為太多的恐懼、太多的完美主義的幹預,他喪失了行動的能力。在北京房價很低的時候,他沒有買房子,因為他覺得買到哪裏都有相應的問題。後來,房價就開始上漲了,他發現已經交不起首付了,於是再拚命掙錢。等到他終於能夠交得起首付的時候,北京又實行限購政策了,所以他至今還沒有買到一套房子。這也叫“哈姆雷特綜合征”,當時哈姆雷特準備殺死叔父的時候總想設計一個萬全之策,而這個萬全之策最後阻礙了他的行動,他變得優柔寡斷,不斷地退縮、再退縮,結果一事無成。
恐懼好像是一個與經濟無關的話題,但在經濟行為當中,恐懼一旦作為一種心智模式籠罩內心,就會導致投資、職場、各種日常工作和生活出現種種障礙,造成很難估量的損失。
我們小的時候就算考了99分,父母也會說我們不行,還問我們:“為什麼那1分給丟了?為什麼拿不了滿分?”在父母的嚴苛要求之下,我們做每件事都生怕出問題,那麼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盡量不做。很多的不作為是基於恐懼,這是導致許多人不能成為優秀創業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有一個人,從小父母給他很多的鼓勵,從來不嚇唬他,他想做的任何事情都鼓勵他去做,這樣的人長大之後會不會無法無天、沒法管教呢?如果父母從小就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讓他們形成這麼一個印象:整個世界都是我爸媽安排的,我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在家裏頭、學校裏頭也是被關注的中心,任何有危險的地方都是有保護網的,自己都是有安全帶的。這樣的孩子就會變得非常跋扈,也會膽大妄為。
很多孩子讀小學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意識,隻是沒到那種程度。但是到十三四歲的時候,他會產生一個生命的苦惱意識,會突然產生一種幻滅:“哦,原來整個世界並不是我爸媽安排的,我也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而隻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有一句很抒情的話是這麼說的: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你隻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如果把這句話倒過來說,可能更具有現實啟發性:對於某個人來說,你是他的整個世界,但是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你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
人的心智開始成熟的時候,就是調整自己位置的時候,他會消除自戀心態。而心智不太成熟的人會繼續自戀,逐漸養成專橫跋扈、唯我獨尊的性格、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恐懼是正麵的,能讓他感受到世界是有邊界的。
恐懼在某種程度上是有積極作用的,如果一個孩子無法無天,沒有產生過生命的苦惱意識、個人定位轉換的話,那是非常要命的。亞裏士多德說過,一個好的城邦領導者,其出身是很重要的,他不應該出身非常高貴也不能出身特別卑賤。出身高貴的人往往專橫跋扈、唯我獨尊,出生特別卑賤的人又容易貪婪恐懼,沒有安全感,進而做出非常極端的事情。他說一個好的城邦領導者應該出身於中層,他有適度的恐懼,知道這個世界的邊界,同時又有適度的安全感,做事情會比較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