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中華何處是橋山(下、2)(1 / 3)

突襲一舉成功,沒受到阻攔,順利來到高陽,搶占了丘頂時已經是早上。借著霞光俯視,村中大道盡在眼底。集市尚未開始,但依舊人來人往,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看到對方毫無準備,共工很高興:“這就叫出其不意,後土,你的計劃成功了。我說,你和臣胲守住丘頂,我和勾正從正麵進攻,咱們兩麵出擊,甕中捉鱉。”

勾正也得意,認為偷襲成功:“幹脆一鼓作氣衝下去,殺他一個措手不及。”

後土製止道:“不,你以為顓頊措手不及?我們排山倒海來了這麼多的人,這麼大動靜,山都震動了,他能不知?那是假象,按兵不動,是在等我們攻打。”

“我們來就是進攻的,他等與不等,還不都得打?”

“一個高陽村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你知道他們有沒有援兵,有多少援兵?顓頊這是在等我們打進去,然後讓外麵的援兵再來一個反包圍。裏應外合,內外夾攻,那我們就腹背受敵了。”

臣胲說:“說的沒錯。我看見了,北邊長葉林裏有人探頭探腦的,好像還不止一個人。”

“這就是了。”

“你說的沒錯,顓頊這個家夥很有智慧,他不會坐以待斃的。投靠他的氏族不少,一定會安排好圈套等我們鑽,一打一,木石之器根本不是大金的對手。”

臣胲一直對顓頊發明的金有畏懼之心,此刻把金誇張為大金,讓人聽了有點毛骨悚然。

共工就問後土:“那你說怎麼打?”

“臣胲,這個丘頂由你負責把守。你這個人善於運動戰,主要任務是阻擊外來的援兵,怎麼打顓頊由我們負責。我們圍點,你打援,隻要不讓外援靠近高陽,就是大功一件。”

臣胲說:“知道了,這個我行。”

“共工大帝負責正麵進攻,我和勾正負責東西村口,咱們四麵合圍三麵夾擊。不過,顓頊一旦發現援兵被阻,不可能和我們決戰,估計他會從東西村口逃跑,與援兵彙合。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是他的老祖宗軒轅黃帝一貫戰術。”

勾正躍躍欲試:“你認為他能從哪一側跑,讓我去會一會?都說這個人是聖賢,親手殺了他也是一大快事。”

“我現在還預料不到的是,他究竟會從哪個村口逃跑。原則上,我們從東麵來,他不會從東村口突圍。不過,虛虛實實,顓頊有智,也會反其道而行之。黃帝打蚩尤三寨,就是這樣。”

臣胲說:“我知道,高陽西南方向有一座浮橋,顓頊挖了引河之後句龍造的。這一回黃帝西行,就經過那裏。”

勾正說:“那一定是顓頊的退路,他們從西村口跑的可能性大。好的,我就在那裏守株待兔。”

“那我就去東村口,援兵幾家都住在東和北方向,在那個位置還可以援助臣胲。臣胲一麵阻援,我們三麵出擊,隻要不讓援兵靠近,以多打少,他的金兵器就發揮不了作用。”

看後土排兵布陣很有條道,共工滿意:“黃帝打仗喜歡用計謀,你也用了計謀。等消滅了顓頊,你就是我邦國的大監。”

看其他首領不吱聲,他就鼓勵道:“大家別怕,我們大家不也一樣是金兵器嘛,以多打少,一定會消滅顓頊。”

臣胲受到了鼓勵,就踴躍:“就是。幾個打一個,他金兵器再多也不管用。”

後土說:“所以,你打援的任務很重要。”

勾正瞧不起臣胲:“就他那死樣子,能打得了援兵?”

“不指望臣胲消滅援兵,而是把援兵擋在戰場之外,讓我們打。最不放心的是你,如果顓頊真的從西村口突圍,擔心你守不住。記住,主攻是共工大帝的事,我和你僅僅是配合,或者叫關門。期間你千萬不要出擊,守住村口不讓顓頊跑了,就是功勞。”

後土說了一遍又一遍,勾正說:“你放心,我記住了。”

共工同意後土的部署,臣胲留在丘頂負責阻援,其他三人迅速去自己的位置。共工去村南要繞一大圈,後土和勾正去東西村口下了丘頂就到,速度快。勾正剛到西村口,看街道上行人一個也不見,隻有兩隊扛槍舞棒的,一隊是長柄大鐮刀,一隊是長柄大鋤頭,旁若無人走過來。勾正不知道這是顓頊特製的新武器:“什麼個玩意兒?打仗不是刀槍,割麥鋤地又他媽的太長。”

其他人也一樣的看不懂:“我見過他們割麥子使用的鐮刀,刀柄可沒有這麼長啊。”

勾正說:“一定是他們為了打我們,而設計的新兵器。”

“這些東西厲害呀,弄不好,老遠的就會把人頭割掉。哎,我說,他們人不多,咱去搶吧。”

後世考古發掘戰國時的一種兵器,叫戟,戟的前身,其實就是當時的鐮刀加長了柄。勾正也想搶這些武器,想到後土關囑的話:“不行,我們的任務是守。”

就忍耐著不動。

正在這時,對方隊伍裏出來一個人,上衣是紅的,下裳是花的,一頂高高的綠草帽歪戴在頭上。左手一麵小鼓,右手一隻鼓錘,嬉皮笑臉扭著腰向這裏指指點點。然後就撕著嗓子大罵,罵他是個膽小鬼,無能鼠輩,罵一會就亂敲一通散鼓。

有人不斷慫恿搶對方的新兵器,勾正本來心動。又見這個人指名道姓的罵他,實在忍不住,忘記了後土的警告,大怒道:“欺人太甚。”喝令大家衝進去。

“逮到這個家夥千刀萬剮。”

看他們衝進村,那兩隊人就向後退,而屋子兩邊伏兵齊出,形成三麵夾擊之勢。迎麵的是句龍,大刀闊斧砍來,勾正知道中計,隻有奮力抵抗。對方金兵器的特長,讓他們吃了大苦頭,看上去好似普通的農具,打起來都先人一著。比如那彎彎的鐮刀,遠遠地就把人的腦袋割掉,金鋤兩頭尖尖一麵有刀鋒,築到人身上就是一個洞。而自己手中拿的雖然也是金兵器,不僅打不到人,招架的作用都起不了。勾正敵不住,隻得迅速退回西村口,腦門上已經被剮了一塊肉,腿上中了一鋤頭。捂著血淋淋的腦袋,拖著傷腿,佩服道:“後土這小子,真有兩下。”

原來這都是顓頊的安排,他守東村口,句龍守西村口,句芒和蓐收守正麵。就在句龍打敗勾正的同時,鼓聲又響起,三個人按計劃就放棄正在守的位置,向西村口來。句芒先到,看句龍追擊勾正,就喊他:“你站住,顓頊帝關囑過不準追擊。”

句龍殺得興起:“看到了嗎,他們已經敗了。窮寇不追,一輩子後悔。”

不聽句芒的,自作主張追出村子。

勾正吃了一次虧,這時聰明起來,聽了後土教導的戰法,遠遠的一陣亂箭。箭的功效金石都差不多,一下子就射中了許多人,句龍的肩頸也著了一箭,罵罵咧咧退回來。

句芒說:“叫你不追,吃虧了吧。”

這時顓頊和蓐收等人已到這裏,句龍齜牙咧嘴的捂著胸前,抱怨顓頊:“蓐收早在黃帝離開時,就叫備戰。幾天下來,你就準備了一個籠中做鳥,甕中做鱉,等他們來捉?”

顓頊不經意地說:“我不是早就準備了?”

“你準備了什麼?”

“跑。”

句龍又好氣又好笑:“難道這也叫準備?”

句芒說:“你不記得顓頊之前說過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這也是戰略吧?”

“我告訴你,現在出去的路已經被堵,想跑都跑不了。叫你戰略個狗屎!”

顓頊說:“如果跑都跑不了,那就是真的是沒有戰略了。告訴你句龍,打仗,打的就是時間,遲一步和早一步往往至關緊要。你聽一聽,接應的人來了,這就叫裏應外合。”

原來,此刻村西口來了小祝融他們的援兵。

按說,後土的戰術還是正確的,既考慮到了攻擊,也考慮到了阻擊。丘頂部署時,因為長葉林已經出現敵情,在戰術上就應當分兵打援。小祝融他們虛張聲勢向高陽進攻,負責阻援的臣胲,為了保證主力攻擊成功,雙方在郊野裏打了起來。誰知道援兵一接戰,不和臣胲糾纏,假裝潰敗,把對方引向林子裏。這是顓頊的計,他不準備和共工氏在高陽戰,卻又擺出一副戰的架勢。共工氏不知道,隻能按照打的計劃實施,因為他們來就是打的。所以,此刻臣胲不知是計,得意道:“跑路是我的長項,看你們跑得過我。追!”

老老實實按照後土的吩咐,不讓援兵靠近高陽,還以為把他們攆得越遠越好。

進入樹林,小祝融他們早已經準備好了路線,在林子裏轉了幾圈,突然轉個方向,回身直撲西村口接應。這時句龍與勾正的戰鬥也剛剛結束,顓頊的兵力全部集中到這裏,內外夾擊。勾正兩麵受敵又受傷,抵擋不住,顓頊衝出村子就一路西去。

路上,句龍還在牢騷:“你要跑,為什麼不早一點走,還留在這裏等共工來打?”

“他不來打,還是個贏家。一旦來打,就輸得一幹二淨。”

“什麼意思?”

蓐收接口道:“我似乎有一點明白了,我生以來,沒有見過刀兵,想不到戰事因共工而起。如此看來,這樣的戰爭不要也罷,勞民傷財。”

句芒說:“是啊,聽老人們說,釜山合符之前,氏族之間經常因為領地和食物,戰爭不斷,死人的事經常發生。兵凶戰危,如此看來,打仗是不得人心的。”

玄冥說:“共工是我的親人,按道理不應該與他為敵,就是認識到無端戰爭,隻會給人造成災難。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期望能夠打醒他,大家安居樂業多好。”

有學者根據《國語?楚語》,說與共工作戰的氏族中有一個重黎氏,是兩個氏族的合稱。其中黎氏是女祿氏的祿字通假:“黎(祿)姓滕濆氏本和共工同族,但因兄弟分家不愉快,所以也出來支持顓頊攻打共工。”《考古中國》考據,他其實就是玄冥。兄弟反目不是什麼分家的原因,而是信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