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又為乞巧節,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帶著浪漫而悲情的色彩。不知道究竟起源於什麼時候,據說節日起源於漢代,但是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卻在更遙遠的從前。每個人都知道,那是一場風花雪月的情事,有一段人間四月天的開始,有一段秋風悲畫扇的結局。所幸他們的愛情,沒有被命運粉碎成塵灰,時光給了他們一個永恒的距離,並且給了一個相逢的機遇。一年一度,沒有期限,萬世之後,或許青山已老,江河逆轉,這段諾言,不會背離。
愛情就像是一棵樹,開了幸福的花,結了不幸的果,而這果,卻不是一個人獨嚐。所以,當悲傷無邊蔓延的時候,慰藉也在悄悄滋長。今日,不是所有的織女身邊,都會有一個牛郎,也不是所有牛郎的身邊,會有一個織女。縱算有,現實的銀河,波濤滾滾,也不會有一座鵲橋,安排他們相會。此岸和彼岸,隔著一道不長不短的流年,離別的渡口承載不起相逢。
人生就是這樣,有人失去,便有人擁有;有人聚,就有人散。
七夕是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他們有一年的分離,換這一日的相逢。所以,與紅塵那些朝朝暮暮的男女無關。
就在今日,如果你去翻開塵封多年的書卷,或許還能看到一頁泛黃的書簽,那是一張年輕的記憶。年少時,一定有許多人,將秦觀這首《鵲橋仙》,用蠅頭小楷,細細抄寫在書簽上,寄給心儀的人。年少的夢多麼美麗,連惆悵和遺憾都是浪漫的。可以輕易地許諾,隨心說出“我愛你”,就像一朵花,許諾一棵草,花竟忘記,它要先自凋零。就像滔滔江河,許諾一葉孤舟,它忽略了,它活著的使命。無論這些諾言,是否會兌現,但我們都懷念,那種脫口而出的美好。隨著年歲增長,卻不敢輕易許諾,害怕沉重的諾言,束縛了自己,傷害了別人。
寫下這首《鵲橋仙》的人,是被稱為“蘇門四學子”的秦觀。他的多情和婉約詞風,造就了這麼一首千古絕唱。秦少遊雖才高八鬥,卻三試及第,走上仕宦之途,亦不平坦,也得過恩寵,後遭貶謫,寫下許多惆悵悲愴的詞篇。然而秦觀的詞,寫風月情事的極多,他喜和歌妓往來,不惜筆墨,為她們寫下“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等此類諸多錦詞佳句。曆史上,記載他和不少歌妓的風流韻事,甚至和才情橫溢的蘇小妹還有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雖然隻是傳說,他們的人生卻因為這段傳說而美麗、而風情。
千年之前的秦觀,大概也是在七夕之日寫下這首《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這裏的一“巧”一“恨”,寫出乞巧節裏,牛郎和織女這段悲情的故事,傷感的相逢。迢迢銀漢,將他們生生分離,命運將他們置於兩地,隻能在渡口相望,丈尺之遙,握不到彼此的手。人間的恨,莫過於此了。然而,“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少遊視這樣的相逢,為金風玉露,多麼華麗又溫存的字,就這樣落入各自的眼中。於他,是一縷多情的金風,於她,是一盞潔淨的玉露。這樣曼妙的相逢,雖然一年一度,卻勝過人間,那些終日廝守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