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舊歲繁花 終不敵今春新綠(1 / 2)

望江南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谘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人生有許多的巧合。一片雲彩,一枚落葉,一闋清詞,一首古曲,都會在不同時候,暗合自己的心境。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緣分,緣來時當珍惜,緣去時也莫牽懷。每當我讀起蘇軾的這首《望江南》,無論在何地,懷著怎樣的心情,都可以在瞬間入境。微風細雨的季節,行走在青衣柳巷,濕潤的石板路上,流淌著過往的醇香。巷陌裏的人家,同往常一樣,過著簡單而寧靜的生活。不知是誰家,用清新的柴火,煮著早春的新茶,陣陣茶香,從半掩的窗扉飄出,熏染了一季的夢想。也不知是誰,將淡淡的春愁,掛在晾衣架上,希望過客裝進行囊,帶去天涯。

分明在煙火的俗世間,隻聞茶香,又覺此中歲月,悠然忘塵。我喜歡這份洗徹塵埃的潔淨,一句詩酒趁年華,就有著卓然於世的超脫。仿佛所有的失意與落寞,都是一種無端的辜負和蹉跎。人生浮沉,世事難測,當知得失隨緣,閑淡由之。在煙塵飛揚的世象中,猶記明月清風。在顛沛流離的境遇裏,學會隨遇而安。這就是蘇軾的處世之道,在不合時宜的境況裏依舊清醒曠達,不訴悲涼之音。他遭謫貶,被放逐,一生輾轉流離,得意太少,失意太多。許多座城市都留下他的足跡,留下他的故事,也留下他的詩詞。

他在黃州偏遠的鄉間,咀嚼幾碟素菜,品味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他在惠州的陋室,隔簾聽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涼”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紅柳綠,吟詠“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雅。他在密州的煙雨叢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況味。他的詞句,蘊涵大自然的鍾靈毓秀,藏納人生的世情百味,也滲透了釋、道、儒的雋永馨香。

沒有姹紫嫣紅,無須驚濤駭浪,蘇軾就是這樣,在他的雲水生涯裏,品出淡定與從容。

這是一個暮春的細雨天,風中的楊柳依依,東坡居士獨自登上超然台,看一江春水,滿城花開,看煙雨中的萬千人家。

他的心穿越煙雲霧海,在萬象的蒼茫裏,體味一種物我兩忘的超然明淨。這是個適合觀雨品茶的季節,整座城,擁有著青蔥的華年。西廂養蠶,燕子築巢,杏花疏落,牡丹初好。麵對這份大自然的清新與潔淨,又何必再去懷思故國。山水依舊,更迭的隻是朝代,就像時光仍在,流逝的隻是我們。關於命運的玄機,我們無須覺悟太早,也不可覺悟太遲,流年似水匆匆,卻無論如何,都會給我們留下回憶。

忘記孤獨,模糊悲喜,用青翠的季節之火,烹煮一壺碧綠的新茶,那芬芳,無須細品,沾唇即醉。在細雨的窗扉下,攤開一紙書箋,寫下這樣的詩行:

讓我平靜地看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