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寒山關城牆上。齊國多次上書南國朝廷,請求幫忙一起對抗魏國,我記的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裏是驚訝的,那雲策不像是會求人的人。此刻的寒山關已經點兵遣將。朝廷的聖旨還沒到,據聞本身陛下不願意派兵出戰,但是受不了淑妃娘娘的一再求情還有為了博得美人一笑,所以陛下最終同意幫助齊國一起出兵攻打魏國。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好機會。我與張羽蕭瑜一起看著那齊國的方向,我終究是不願意相信,我們要用這樣的方法去攻打齊國。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昨日韓翼已經收到軒轅淩的密信,軒轅淩有意出兵幫助齊國將魏國先給打敗,之後在回頭將齊國收入自己囊中。我一直都覺得軒轅淩是一個沒有雄才偉略的人,他在我的眼裏一直是懦弱的,所以當我看著信的時候,還再次跟韓翼進行求證,韓翼再三訴說,是出自陛下親手。
韓翼從上京城回來後,說了很多上京城的事情。如今的南國已經不在是多年前的岌岌可危,陛下勵精圖治,啟用賢臣,遠小人,就連杜太尉現在都懼怕陛下三分。更別說其他的官員,長壽宮的太後已經再也不過問政事,可見如今的南國真的是百姓安居樂業,一片歌舞升平,連這邊塞都三年多沒有打戰了。
張羽上前,問了一句:“元帥,可已經打定主意了?”
我輕笑一聲。我有拒絕的理由嗎?朝廷的聖旨不日就會到,這場戰役是不可避免的,而雲策,就如那時候所預測的,我終究最後會和他在戰場相見。
蕭瑜上前給我遞了一杯酒:“冬夜寒冷,喝杯酒暖胃。”
我莞爾一笑。接過。嘬了一小口:“軍師覺得該派誰去幫忙出征魏國。”
“韓將軍”張羽斬釘截鐵的說著。
我不解,在他的眼中尋求答案。
他笑了句:“韓將軍前去與齊國一起彙合,領兵攻打魏國,元帥則領兵去大都。”
他說的沒錯,把齊國打的臣服才是南國最終的目的。魏國在強大疆土也不如齊國三分之一
雲策求助的時候,肯定是已經沒辦法了,要不以他的智慧怎麼會想不到南國正對著他們虎視眈眈。
我問了句:“軒轅允可來信了。”
張羽笑的胸有成竹:“軒轅將軍已經將齊國所有的一切都給安排好。”我一直都不知道允到底去齊國的這些年到底在忙什麼。隻知道肯定與齊國的內亂有關,不僅僅是與齊國的內亂有關,絕對與魏國跟齊國的交戰也有關係。但是允有那麼大的本事嗎?我的表弟,多年未見,他的心上人等了他那麼多年。他難道還不想回來嗎?
隻是這打齊國沒有一個好名目就算贏了也覺得有點背信棄義。
我點了點頭,如提線木偶般。隨著他們去安排。這場戰役,我本來還不是很想打的。也許是因為已經過慣了安逸的生活,突然說要打戰,有些不適應,又或者我討厭這樣的方式去打敗其他國家。這是趁火打劫,卻又是正常的兵者詭道也。
狼煙烽火何時休,成王敗寇終做古。我站在城樓上,任白雪紛飛,這下雪的天氣確實適合打戰殺人。連血跡都可以掩埋的幹幹淨淨。
半個月後韓翼點兵三萬出征齊魏邊界,我坐在汴梁城中,聽著齊國的所有內戰消息,齊國因為內戰兩年早就已經沒辦法支持自己的國家,百姓們早就希望早點結束戰火,十八個州縣都在戰場中,三王內戰,苦了整個國家的百姓。
兩個月後,張羽興衝衝的跑來找我,那是如獲至寶的興奮。他將一個書信遞送給我,神色中是難掩的喜悅:“出兵齊國的借口找到了。”
我打開書信,上麵的內容讓我震驚。我看過不相信的問張羽:“誰送來的?”
張羽興奮的說:“應該是軒轅將軍,末將入夜回營就看到了這個。”張羽指著桌子上的書信。
我拍桌而起:“你趕緊去查,這不是小事情。慕容雲海既然是齊國的奸細,而且還是齊國的楚王爺。”我想起信中的內容把自己都給震暈,想那慕容雲海在朝堂上沉浮二十餘載,更是掌管著戶部,他既然是齊國的奸細,還是齊國的王爺。這太不可思議了。那老狐狸就是一個愛財之人,從未覺得他既然有這麼深的心機。自從那年之後,他不在給我送美人,倒是每隔一段時間給我送了不少金銀錢帛。我也樂嗬嗬的收了。軒轅淩知道這件事情嗎?
張羽說了句:“不用查了,實際上就算不是,陛下也會把他變成是的,他們要的隻是由元帥把這封書信上報朝廷,之後在以此為借口,請元帥揮軍大都,從此讓齊國臣服。”
張羽的話讓我清醒過來,對的,這才是真正的目的,這封信沒人去詢問他的真與假,要的隻是他能公告到天下人麵前,之後由飛虎軍揮師而上,從此踏破齊國邊界。直接讓齊國從此俯首稱臣。
我擺擺手,讓張羽看著自己去處理。這樣的計謀我是想不出來的。
張羽離去前說了一句:“元帥,南國揮軍大都是早晚的事情,元帥應該早點振作士氣。”
我對著他莞爾一笑,那笑是在想著軒轅淩,是在念著軒轅允。是在想著這百萬的飛虎軍。卻也為那雲策感覺到悲哀,若是可以,真希望是明目張膽的在戰場上來個光明正大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