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2)(3 / 3)

實際上,父母如果從不向孩子承認自己的缺點、過失,孩子就會產生“父母說的永遠正確的,但實際上老是出錯”的觀念,久而久之,對父母正確的教誨也會置之腦後。父母如果在做錯事後總能鄭重地向孩子認錯、道歉,孩子就會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就會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嚐到原諒別人的甜味。比如當孩子闖禍後,一些父母由於一時衝動,往往會對孩子進行不恰當的過重的批評或懲罰,事後又往往會後悔。這時,倘若父母能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補救自己的過失,就能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

被稱為“西班牙王國上空的一顆光輝燦爛的巨星”的拉蒙·依·卡哈的成長,就說明了這一點。卡哈小時候調皮得很,13歲時用所學的知識造了門“真”的大炮,把鄰居家的孩子打傷了,闖了大禍,被罰款和拘留。當他從拘留所出來後,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把這個“頑童”著實訓斥了一頓,並責令他停止學業,學補鞋子。後來,父親越來越覺得這樣的處罰過於嚴厲,孩子闖了禍是要管教,但不能因噎廢食。一年後,父親上補鞋鋪接回了卡哈,摟著孩子深情地說:“爸爸做得不對,向你道歉。我不該因為你闖了一次禍就中斷你的學業。從現在起,你就在我身邊學習吧,你會有出息的。”從此卡哈潛心學習骨骼學,終於成為舉世矚目的神經組織學家,並榮獲了諾貝爾獎。

一位父親在報上曾刊登了題為《給兒子的“道歉信”》的尋人啟事:“看了昨天你給我的信,對我震動很大,反省自己,最近一段時間性格變得很暴躁,漠視了你的感受。在此,請接受我深深的歉意。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們像朋友一樣說說心裏話。看到這封信,就給我打電話,好嗎?永遠愛你、惦記你的父親。”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兒子看到父親這封道歉信後,肯定會為父親的自責、反省、與兒子平等對話的勇氣所折服。

實際上,人類就是在不斷地犯錯誤並且不斷地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取得進步的,所以,作為父母不妨坦誠自己的缺點或錯誤。有一位母親在教育孩子時,曾經多次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犯過的錯誤告訴孩子,並詳細地分析主客觀原因,尤其是分析自己的一些缺點在產生這種錯誤中所起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再和她一樣,以類似的個人缺點犯同樣的錯誤。

因此,一些父母認為“向孩子認錯、道歉會失麵子,會失去權威”的擔憂不僅是多餘的,父母學會向孩子道歉對教育子女無疑是大有裨益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現過失、錯誤時,理當采取明智之舉,勇於向孩子道歉,這樣定會讓孩子笑逐顏開。同時,父母的行為也為孩子樹立了榜樣,當孩子有錯誤時也會主動承認錯誤、主動道歉。

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父母箴言

不被給予自由、僅僅是按父母的旨意行事的孩子,不管其行動的結果怎樣,在孩子眼裏,“這全是爸爸媽媽的事”。那些沒有責任感的孩子、馬上把責任轉嫁於他人的孩子,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

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他們天性好動、貪玩,好奇,愛遊戲,喜歡合群,喜歡模仿。可是,有些家長,卻往往忽視了孩子們的這一點。

他們總認為作為家長要配合學校老師把孩子們的學習抓好,總希望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好,其他無關緊要。所以,孩子們一回到家裏,就催促他們趕快學習,沒等孩子吃完飯,又催他們趕快做作業,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也不讓孩子們去做,更談不上主動讓孩子們去玩一玩,輕鬆一下腦筋了。難怪孩子在私下議論:“我媽媽一天到晚就是讓我們學習,學習。”所以,孩子們過著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抵觸情緒超過學習興趣。

家長由於用自己的主觀願望代替了孩子們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沒有注意培養孩子們的個性、才能、品德和社會適應性、心理承受力等。所以,適得其反,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往往處於一般化。

家長要注意的是,給孩子自由,但不等於放任。

所謂給孩子自由,就是雖關注著孩子的活動,卻既不動口也不幫忙,這稱為放手。在這種關注的過程中,當孩子自己有什麼不懂的,或是做不好的事情時,他會時不時地來到媽媽身邊。這時候,媽媽的存在以及關注,對孩子來說便具有極大的意義。

相反,所謂放任,就是不與孩子在一起,也不關心孩子的活動。所以,這種父母可以說是采取著一種對孩子不負責任的態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