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3)(2 / 3)

這些話聽得我耳朵都起繭了。有次我忍不住頂嘴:“我又沒讓您呆在家,我自己的功課我自己有數。您也可以出去吃飯呀跳舞呀,隻求您別天天在我耳邊念‘實驗學校’,別給我念緊箍咒就謝天謝天了!”為了這一句話,我媽打了我,還氣得直哆嗦。我爸怒吼著要我跟媽道歉,他們都說我“沒良心”!可我隻不過說了一句大實話,我們這兒最好的初中每年從6000人當中錄取300人,錄取率比重點大學還小呢,我不敢保證我就一定能考得上。爸爸媽媽給我這麼大壓力,我也很委屈,我現在每天已經花十幾個小時學習了,還要怎麼樣?您不願意陪,可以不陪我,別給我這麼大壓力,也許我考上的希望還大一點。

適時適度的陪讀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利的,但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陪讀的分寸,如果把握不好,就會造如下弊病。

1.助長孩子的依賴性

這主要是由於家長陪讀過於細膩而造成的。每次完成作業或預習功課,都由家長組織,家長說開始便開始,叫停便停,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安排內容與次序,孩子完全沒有自主性,隻是一味地服從。久而久之,學習對於孩子便成了一種被動的機械活動,沒有家長的呼喚,孩子便想不起主動地學習。這種依賴性一旦形成,便很快蔓延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麵,使孩子成為一個懶散、無責任性的人。這種作業中的領帶性若遷移到學習活動中,孩子就會變得懶於動腦動手,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與創造性.

2.妨礙智力的發展

孩子在不斷求知的過程中拓展了思維,鍛煉了大腦,發展了智力。由於陪讀過細而形成依賴性的孩子,會把這種依賴性充斥他的學習活動中,這樣勢必會影響他對知識的獲取。另外,由於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對生活中的麻煩、小事情,他們也不肯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而是逃避或依賴,這不僅不利於他們培養自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智力的正常發展。

3.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孩子讀書,家長坐在一旁,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父母監視之下,稍有“越軌”行為便會招來一陣嘮叨或訓斥。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約束感越強,心情的壓抑和無可名狀的煩惱就越多,這種消極的情緒會降低孩子的學習動機。

如果孩子年齡尚小,比如處於學前教育階段或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陪讀對於促進孩子的學習,其作用十分明顯。比如家長陪孩子看書、識字、寫作業,解答孩子的問題,這既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能融洽親子關係,增加生活情趣。在這—階段,陪讀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陪讀的時間和頻率應逐步減少,直至減少到零。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他的自主意識、獨立行為能力和學習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學習就完全成了他“個人的事”。

在很多時候,孩子都希望能自己解決學習方麵的問題,比如製定學習計劃和安排作息時間,希望能自己做主、自行其事,不希望受到家長的控製和幹預,而且隨著學校學習壓力的增大,他也希望回到家之後能緩釋一下學習壓力,如果家長陪讀,家長的眼睛時刻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使他容易產生被監控、被強迫的感覺,這不僅不能緩釋壓力,反而更進一步增加了他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另外,很多家長名義上是陪讀,但實際上自己在輔導孩子的學習方麵,能力相當有限,初中或高中水平的作業題、考試題,很多家長根本就不會做,孩子學習上有疑難問題請家長解答,家長自己也摸不著頭腦。這更讓孩子感覺家長隻是在監督、控製自己,不信任自己。所以不少孩子對家長的這種陪讀十分反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