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5)(1 / 3)

作為家長,當你第一次發現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時,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後再下結論。有的孩子有時會把誤認為是自己的東西拿回家,比如一塊有圖案的手絹,玩具或書等。如果是這樣,父母應該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讓他看,讓孩子明白他拿的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的。然後告訴他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應向別人道歉還給別人。

從兒童心理學來分析,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是由兩種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占有欲望,他對自己沒有玩過的東西,既好奇又想獲得,而且企圖馬上獲得。在私欲的引領下,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另一是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隻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偷東西的行為大多發生在孩子幼年時,大多數孩子並不清楚偷盜這種行為的卑劣之處。因此,我們的家長要注意在這個方麵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孩子有偷拿別人的東西的習慣怎麼辦?孩子有了這個毛病,一定要克服掉,而且越早越好。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過偷拿別人東西的經曆,隻要改正了,沒有什麼大問題。怎麼幫助孩子克服呢?提幾點建議供參考。

先讓孩子認識到拿別人東西是可恥的事情。跟孩子說清楚偷拿別人的東西是極為可恥的行為,它會使一個人身敗名裂的。一定要克服這個壞毛病。包括家裏的東西,家裏的錢,也不可以隨便拿的。

當孩子再犯的時候,一定讓他將偷來的東西當麵還給人家,最好讓他自己去,如果他不自己去,就帶著他一起去。讓他當麵向人家調遣。培養他的羞恥心,強化他的自製意識。

規定孩子不論買什麼東西都要征得家長同意,你們給他錢或者他自己花錢都要記賬。發現他有來路不明的錢就要過問,防止他自己克製不住。

警告他,如果再發現他偷拿別人的東西,包括家裏的錢,就告訴老師或同學。嚴重時就送派出所,請警察幫助管教。這樣警告他,可以給他拋下一個心錨,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說孩子就是板不住的話,那就屬於心理問題了,需要進行心理治療。

一般來說,通過上麵這樣幾招,孩子會有所收斂,逐漸就會改正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經常偷拿家裏的錢,這讓很多家長大傷腦筋。孩子偷拿家裏的錢,事後也不和家長說明,顯然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但一味地責備孩子,斥責孩子的這種行為是錯的,也不會有很好的教育效果的。

孩子拿家裏錢花可能隻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比如買喜歡的文具、玩具,買喜歡吃的東西,玩遊戲機或參與其他娛樂活動等。他們要滿足這些需要,以正當方式跟家長要錢往往通不過,於是采取私自去拿的辦法。

當發現孩子偷拿了家裏的錢,家長該怎麼辦?

1.不要發火

家長發現問題後,不要怒不可遏,連打帶罵,而應盡量控製自己。把孩子叫來,坐下來認真交談。讓孩子談是怎麼樣想的,花錢買了什麼東西,怎麼處理的。根據實情,給孩子重點分析兩方麵問題。一是是非問題。聯係實際,給孩子講清如何對待錢會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小的毛病發展下去,會鑄成大錯。二是想花錢應該怎麼辦。告訴孩子,想買什麼跟家長說,家長給錢或不給錢是經過思考的,要錢就給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如果家長平時忽視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應該向孩子做自我檢討,讓孩子服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