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忠:《西海固史》是中國地域史研究的一項出色成果。《西海固史》首次專門對自遠古至近代固原地區的曆史作了全麵係統的論述,並將固原地區的曆史發展置於整個秦隴地區和全中國曆史發展的大背景中,加以研討,故而從地域史研究的角度看,此書不僅對西海固地區的通史研究具有開創性,而且對完整的寧夏,乃至西北地區的曆史研究,作了深入的補充、開拓和豐富。此書亦為全麵的中國通史增添了西部的墨彩,應視為中國地域史研究中的優秀學術成果。他還指出,書前文論首提“寧夏南部史、北部史”的概念,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不妨展開爭鳴。
蘭書臣:《西海固史》是一部積累年之功的學術力作。作者對有關文獻資料的掌握比較全麵係統,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言之有據、持之有故、思路清晰、邏輯性強、重點突出、注意配圖、文字精通、生動優美、可讀性強。特別是作者作為一名民間史學工作者,用心且致力於地方史研究,治學嚴謹,實屬不易。
呂建福:《西海固史》是一部厚重的學術著作。作為一部地方通史性著作,從“寧夏南部史”角度出發,把西海固地區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來觀照,有其獨到之處,也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填補了寧夏區通史的不足和西海固地區史的空白,而且開創了西部省區地域通史研究的先例。同時指出不足:征引史料多不標出處,書中均用“固原”之名,唯獨書名另標“西海固”。又微觀研究有餘,宏觀把握稍遜,地域史演變規律的探討和本地域特點的理論概括以及與鄰近區域關係的研究也顯薄弱,有些具體問題明代如“土達”的族屬以及滿四起義的性質的認識等還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無傷大雅。它仍不失為中國地方史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田澍:《西海固史》是國內區域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作為係統研究西海固史第一人,解決了麵臨的兩大難題:材料和體例。就材料而言,區域史特別是西北區域史的資料零亂,殘缺不全;正史中的紀傳、編年、紀事本末體、典誌體等皆難以移植到區域史的寫作中來。麵對這兩類難題,徐興亞融古今史書編寫之體例,根據西海固地區的曆史內容,因時而變,詳細敘述了自傳說時期至一九四九年之間西海固的曆史變遷,內容涉及曆史地理、人物、事件、建置、軍事、文化、經濟、教育、社會狀況、民族關係等諸多方麵,標題獨具匠心,具有現代氣息,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首次提出“寧夏南部史”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糾正了長期以來人們把寧夏史籠統視為西夏史的偏見,為研究寧夏史乃至西北史提供了新的視野,並填補了有關研究的空白。
專家的評價,既是對《西海固史》的評價,更是對寧夏南部曆史地位的評價。
責任編輯李樹軍接到出版後的《西海固史》時來信寫道:“書出版後,我很滿意,也很放心,原來我擔心正文插圖與混亂,現在看來擔心是多餘的。一個人能寫這麼嚴肅的史學著作,留存後世,則此生無憾矣。祝福你取得的成就。”
專家之外,徐興亞更看重的還是普通讀者對《西海固史》的態度。自從兒子幫助他在寧夏新聞網開了博客之後,人們對《西海固史》的持續關注就沒有停止過。有讀者曾在他的博客中留言:此書出版後,為家鄉固原人民辦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詩人屈文焜在博客中留言:西海固因《西海固史》而更厚重。旅美學者張佐堂在博客留言:興亞老師是我的文學前輩,我很小的時候就常聽我姨夫馮維魁先生提起您、袁希俊先生和王金根先生。後來我先後有幸認識了三位。再後來讀到您的《西海固史》時,心中充滿了尊敬與感激。我雖然“流”學番邦,但對自己的故鄉有著非常濃厚的情感。興亞老師為故鄉立傳是功德之舉。我確信,等拜金浮塵過後,真金子總會放光的。還有一位固原本地的老知識分子、老幹部,在其內部出版的詩話著作《固原春秋》前言中寫道:“原州區徐興亞同誌在二茵茵二年出版了他的曆史著作《西海固史》,他以頑強的毅力,十年積史成書,編纂出西海固第一部好史書,內容全麵翔實,體例新穎,圖文並茂,章節醒目,大膽創新,實物佐證多,符合人民主宰曆史,符合曆史唯物觀,很值得慶幸。”並作詩《喜賀徐興亞同誌〈西海固史〉首發問世》二首:
(一)
讀罷“南史”喜欲狂,中原文化閃金光。“河有波瀾史有筆”,人間正道話滄桑。
(二)
清貧樂道十餘年,洋洋史書四十萬。盛世弘揚古文化,一部春秋千古傳。
(注:“河有波瀾史有筆,世間多少未成書”(古人讚太史公語)。“南史”:寧南一部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