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批評——為人的學問(1)(2 / 3)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私下與其交換意見,委婉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他擺事實,講道理,分析利弊,他就會心悅誠服,真正接受你的批評和幫助。

可見,批評的方法是關鍵,方法不同,效果截然也不同。批評成功的條件,基本概括起來有三條:一是誠心;二是有徹底、中肯的分析;三是運用恰當的批評方式。下麵具體學習一下批評的方式吧。

(1)啟發式。要使對方從根本、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需要批評者從深處挖掘錯誤的原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幫助他認識、改正錯誤。

(2)幽默式。幽默式批評就是在批評過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緩解批評時緊張的情緒,啟發批評者思考,從而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不但達到教育對方的目的,同時也創造出輕鬆愉快的氣氛。

伏爾泰曾有一位仆人,有些懶惰。一天,伏爾泰請他把鞋子拿過來。鞋子拿來了,但布滿泥汙。於是伏爾泰問道:“你早晨怎麼不把它擦幹淨呢?”“用不著,先生。路上盡是泥汙,兩個小時以後,你的鞋子又要和現在的一樣髒了。”

伏爾泰沒有講話,微笑著走出門去。仆人趕忙追上說:“先生慢走!鑰匙呢?食櫥上的鑰匙,我還要吃午飯呢。”

“我的朋友,還吃什麼午飯。反正兩小時以後你又將和現在一樣餓嘛。”

伏爾泰巧用幽默的話語,批評了仆人的懶惰。如果他厲聲喝罵,命令他,則就不會有這麼好的效果了。

(3)警告式。如果對方犯的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或者不是正在犯錯誤的現場,我們就沒有必要“真槍實彈”地對其進行批評。可以用溫和的話語,隻點明問題,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對比、影射,做到點到為止,起到一個警告的作用。

春秋時期,秦國準備襲擊鄭國,軍隊走到魏國時,這個消息被鄭國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到周圍做買賣,但他不忍自己國家蒙受損失,便打算勸秦國主將改變主意。

弦高如果以硬對硬,肯定會適得其反。於是他帶了千張熟牛皮,趕了百頭牛作禮物,犒賞秦軍。他故作恭敬地說:“我國國君已經聽說您將行軍經過敝國,已準備好糧草招待。還特地派我來犒勞您的隨從。”

秦將一聽這話便了解到鄭國已對他們有所防備,不易攻擊。便打消了攻擊鄭國的念頭。

弦高的“棉裏藏針”對秦國的警告收到了最佳的效果,即未動一兵一卒,又保全了自己的國家。警告式的批評在這裏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如果對方自我意識差,依賴性強,不點不破,不明說不行,則可以用嚴肅的態度、較尖銳的語言直接警告他。

(4)委婉式。委婉式批評也稱間接批評。一般采用間接的方法,聲東擊西,讓被批評者有一個思考的餘地。其特點是不傷被批評者的自尊心。

有一次宴會上,一位肥胖出奇的夫人坐在身材瘦小的蕭伯納旁邊,帶著嬌媚的笑容問大作家:“親愛的大作家,你知道防止肥胖有什麼辦法嗎?”蕭伯納鄭重地對她說:“有一個辦法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怎麼想也無法把這個詞翻譯給你聽,因為‘幹活’這個詞對你來說是外國話呀!”

蕭伯納這種含蓄委婉,柔中帶剛的批評方式,效果極強。

總之,批評的方法應以教育為主,用事實教育人,用道理開導人,用後果提醒人,從而使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

批評不要太直接

直接地批評人,往往讓人難以接受,所以要講究一點策略。

(1)將否定改為反問。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是我們批評人時常用的口吻。

“你這樣做對嗎?”這是反問句。很顯然,否定句式消極作用大,而疑問句則容易促使對方自我反省。

(2)把批評者由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

“我認為你不對”,這是第一人稱:“大家都認為你不對”,這是第三人稱。這一改動,緩和了批評者和對方的直接衝突,但被批評者的壓力卻反而增大了,他不能不考慮“大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