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批評——為人的學問(1)(3 / 3)

(3)通過責備自己,啟發對方做自我批評,從而認識和改正錯誤。

人們常有這樣的經驗之談,感情抵觸,一點“鹽醬”也進不去;感情好了,叫他幹啥就幹啥。這話雖然不盡科學,但說明了一個道理,說服人,教育人時,首先必須奠定感情基礎。感情融洽了,尤如敞開了大門,正確的思想就易於被對方接受。

如果一個人有錯,常會在感情上出現“戒備狀態”,怕人家整他,暗暗地產生一種抵觸情緒,如果批評者不注意這一點,出了問題便劈頭蓋臉地說一頓,很容易造成對方的抵觸情緒,你講的道理他聽不進,錯誤也不易改。責備自己恰好是打開這一門戶的鑰匙,嚴於剖釋自己的思想,並在剖釋自己的過程中講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很容易引起對方情感上的變化,進而觸及自己的思想,克服自己的毛病,這樣,勸說者就達到了目的。

(4)就事論事,不要針對對方人格。

像“你這個人還要不要臉?”,“這件事證明你心地不善”之類的話,說出來最傷人心,要絕對避免。

俗話說:“話不要說得太絕。”所謂“太絕”,就是太抽象,太絕對。抽象也有程度之分,比如“你這人太差勁了”,比起“你這人老是遲到,真是太差勁了”,顯然前者抽象一些。如果猛然一句“你這人太差勁了”,對方一定會莫名其妙,無所適從,後者的說法不那麼抽象,相對來說容易被對方接受。

因此,向別人提意見時,應盡量具體點,對方才容易接受。話越抽象,越容易使對方糊塗。他會一直想著你話中的含意,甚至不知如何作答。

批評要有理有據

指出別人的缺點,因可能與對方意思相違而傷害到對方,又怕對方態度蠻橫傷及自己,這時,需要用讚美的話語做中和劑,令對方反駁不是,發怒也不是,批評得有理有據,令其心悅誠服地接受。

首先必須設想一個限度,否則你的忠告也許會適得其反。當你要指出別人的缺點時,必須先認識到人類的脆弱及不完美,且抱持著自我反省的心態。而且要抱持著與對方一同背負過失的謙虛態度,讓對方發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其次,為了免於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必須要事先準備些讚美的話,在批評他人之前,先將這副“靈丹妙藥”給對方服下,然後再轉入正題。當對方因你指出的缺點或難過或難以接受時,讚揚就起了很大的中和作用。

我們經常有一些歌唱比賽、辯論賽。在專家點評時,他們經常用這幾乎是無往不勝的妙招:先指出選手的優點,然後再根據具體情況指出不是。比如對方是名歌手,就先指出他音質不錯,台上表演力很強,再指出他缺乏經驗,細節處處理不夠好,如果對方是位辯手,可以先讚揚他頭腦靈活、才思敏捷,再指出他的一些失誤。不僅是在這些比賽中,在談判桌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一切與人相處中都會用得著中這一招“先揚後抑”法。老師為了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總會先分析這位學生的優點,進步的地方,然後再慢慢道出他的不足之處。這種方法使人在心理上能夠接受,麵子上也過得去。既達到目的,又保住自己而不傷害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某機關辦公室的主任有一天一大早見到他的一位女打字員,便誇她:“你今天穿這身衣服很漂亮,更顯年輕美麗了。”那位女打字員聽了受寵若驚,很高興。這位主任又不急不忙地接著說:“可是,我說這句話的目的,不僅是要你心裏高興,還希望你今後打字的時候多注意一下標點。”

這位主任的話未免太露,但方法值得效仿。就像一種很苦的藥丸,外麵裹上糖衣,先讓人感到甜味,容易一下子吞到肚裏。於是藥物進入腸胃,藥性再發生作用。病人既不會感到藥苦,容易下咽,又把病治好了。如果主任直截了當指出,“以後注意標點”那位女打字員可能會覺得羞愧、難過、難以接受,或者還要爭辯幾句。這樣,主任的規勸就失去了效果,還可能引起下屬的不滿,令雙方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