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行為要適度
開玩笑除了可借助語言外,有時也可以通過行為動作來逗別人發笑。有對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開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擺弄鳥槍,對準妻子說:“不許動,一動我就打死你!”說著扣動了扳機。結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傷。可見,玩笑千萬不能過度。
(4)對象要分清
同樣一個玩笑,能對甲開,不一定能對乙開。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對方性格外向,能寬容忍耐,玩笑稍微過大也能得到諒解。對方性格內向,喜歡琢磨言外之意,開玩笑就應慎重。對方盡管平時生性開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事,就不能隨便與他開玩笑。相反,對方性格內向,但正好喜事臨門,此時與他開個玩笑,效果會出乎意料地好。
此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和長輩、晚輩開玩笑忌輕佻放肆,特別忌談男女情事。幾輩同堂時的玩笑要高雅、機智、幽默、解頤助興、樂在其中。在這種場合,忌談男女風流韻事。當同輩人開這方麵玩笑時,自己以長輩或晚輩身份在場時,最好不要摻言,隻若無其事地旁聽就是。
②和非血緣關係的異性單獨相處時忌開玩笑(夫妻自然除外),哪怕是開正經的玩笑,也往往會引起對方反感,或者會引起旁人的猜測非議。要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當然,也不能拘謹別扭。
③和殘疾人開玩笑,注意避諱。人人都怕別人用自己的短處開玩笑,殘疾人尤其如此。俗話說,不要當著和尚罵禿兒,癩子麵前不談燈泡。
④朋友陪客時,忌和朋友開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話題,已經成和諧融洽的氣氛,如果你突然介入與之玩笑,轉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斷人家的話題,破壞談話的雅興,朋友會認為你掃了他麵子。
(5)場合要適宜
美國總統裏根一次在國會開會前,為了試試麥克風是否好使,張口便說:“先生們請注意,五分鍾之後,我對蘇聯進行轟炸。”一語既出眾皆嘩然。裏根在錯誤的場合、時間裏,開了一個極為荒唐的玩笑。為此,蘇聯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總的來說,在莊重嚴肅的場合不宜開玩笑。
總之,開玩笑不能過分,尤其要分清場合和對象。
幽默,講求方法和技巧
(1)對比是造成幽默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過對比可以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使用對比句是逗笑的極好方法。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就常用這一方法,比如:
“先生們,我這個人什麼都不缺,除了財富與美德。”
(2)反複也可以成為一種幽默技巧
反複申說同一語句,能夠產生不協調氣氛,從而獲得幽默效果。比如牛群的一段著名相聲中的“領導冒號”。
(3)故意囉嗦
畫蛇添足也能引人發笑。如馬季的相聲名段《打電話》,主要用的就是這種技巧。
(4)巧用歇後語
歇後語也是一種轉折形式;它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麵部分一出,造成懸念,後麵部分翻轉,產生突變,“緊張”從笑中得宣泄。如:“三九天穿裙子——美麗動(凍)人。”
(5)倒置
通過語言材料變通使用,把正常情況下人物關係,本末、先後、尊卑關係等在一定條件下互換位置,能夠產生強烈的幽默效果。如有語字的倒置,“連說都不會話”。
(6)倒引
比較常用的幽默方法是倒引,即引用對方言論時,能以其人之語還治其人之身。如:
老師對吵鬧不休的女學生說:
“兩個女子等於一千隻鴨子。”
不久,師母來校,一個女學生趕忙向老師報告:“先生,外麵有五百隻鴨子找您。”
(7)轉移
當一個表達方式原是用於本義,而在特定條件下扭曲成另外的意義時,於是便獲得幽默效果。
空中小姐用和諧悅耳的聲音對旅客命令道:
“把煙滅掉,把安全帶係好。”
所有的旅客都按照空中小姐的吩咐做了。過了五分鍾後,空中小姐用比前次還優美的聲音又命令道:
“再把安全帶係緊點吧,很不幸,我們飛機上忘了帶食品。”
(8)誇張
運用豐富的想象,把話說得張皇鋪飾,也能收到幽默效果。大家比較熟悉的幽默“心不在焉的教授”,也是運用了誇張這一手法的。
教授:為了更確切地講解青蛙的解剖,我給你們看兩隻解剖好了的青蛙,請大家仔細觀察。
學生:教授!這是兩塊三明治麵包和一隻雞蛋。
教授(驚訝地):我可以肯定,我已經吃過午餐了,但是那兩隻解剖好的青蛙呢?
(9)天真
弗洛伊德就曾把天真看成是最能令人接受的滑稽的形式。
一位婦人抱著一個小孩走進銀行。小孩手裏拿著一塊麵包直伸過去送給出納員吃。出納員微笑著搖了搖頭,“不要這樣,乖乖,不要這樣”,那個婦人對小孩子說,然後回過頭來對出納員說,“真對不起,請你原諒他。因為他剛剛去動物園。”
語言幽默的方法還有很多,諸如比喻、轉折、雙關、故做曲解、故做天真、諧稱等也都為人們所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