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成《園冶》在講到各種關係的處理時多是理論概括,很少列舉具體的例子,但晚明其他小品文作家卻常常以具體的園林例子讚美“精而合宜”、“巧而得體”的園林的審美意象。
張岱的《筠芝亭》便是一例:
筠芝亭,渾樸一亭耳,然而亭之事盡,筠芝亭一山之事亦盡。吾家後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後此亭而樓者、閣者、齋者,亦不及。總之,多一樓,亭中多一樓之礙;多一牆,亭中多一牆之礙。太仆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內亦不設一檻一扉,此其意有在也。亭前後,太仆公手植樹皆合抱,清樾輕嵐,蟬蟬翳翳,如在秋水。亭前石台,軀取亭中之景物而先得之,升高眺遠,眼界光明。敬亭諸山,箕踞麓下,溪壑瀠回,水出鬆葉之上。台下右旋曲磴三折,老鬆僂背而立,頂垂一幹,倒下如小幢,小枝盤鬱,曲出輔之,旋蓋如曲柄葆羽。癸醜以前,不垣不台,鬆意尤暢。
張岱對其高祖張天複所建造的筠芝亭如此讚歎,大有在造亭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意思,並非毫無道理。祁彪佳曾說筠芝亭的建造者——張岱的高祖張天複,是越中園亭的開創者。筠芝亭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評價,還在於它具有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的優點,這座外不增一椽一瓦、內不設一檻一扉的亭子,看似孤單、空虛,而恰恰是這孤單、空虛最適合於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互因借,“空故納萬境”、“無畫處皆成妙境”是中國古代藝術美學中的表現原則,這種以虛納實,由有限的小空間進入無限的大空間的手法,是園林建造經常使用的審美法則。因為它能夠使人“升高眺遠,眼界光明”,對於它的審美價值計成有精彩的概括,即:“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傾之汪洋,收四時之爛熳。”
也就是說,在這小小的亭子中,可以使人體驗到宇宙之無限廣大、曆史之源遠流長,這是一種區別於一般審美感受的意境之美。
徐弘祖的《題小香山梅花堂詩序》中也說明了園林中建築物選景巧妙帶給人的審美感受:“堂後削石為壁,石為池,麵石為軒,中供繡大士,旁設榻幾以憩客。月隱崖端,則暗香浮動;風生波麵,則泛玉參差,其近景之妙也。堂前憑空攬翠,岫樹江雲,羅列獻奇;帆影樽前,墟煙鏡裏;陰晴之態互殊,晨夕之觀賘別,其遠景之妙也。可謂不負此堂矣。”坐落於江陰小香山的梅花堂為徐霞客之族兄徐應震所建,據徐霞客言,他的這位族兄與他一樣好山:“予與兄同有山癖。予之汗漫,無所取裁。兄以一丘一壑過之,且築壙於側,與山締生死盟。”所以徐應震在其結廬時選擇了座山麵石的地方,為的是朝夕與山相處,身居堂中可以近觀崖端月影、水中風波之景,遠賞岫樹江雲、朝夕陰晴變化之態,實際上是把自己置於自然之中,隨時隨地與宇宙、天地、自然相溝通,身心俱獲得洗滌與升華。
在園林的建造中除了處理好其與周圍自然環境的關係外,園林內部也有諸多關係需要善加處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虛實關係,也就是各類建築物、山、樹等實景與空地等虛景之間的關係,如同一幅畫不能全是實景一樣,園林之中也不能塞滿亭、台、樓、閣、山、石、花、木,否則不僅不能給人美感,過於擁擠連起碼的適於居住的功能也破壞了。晚明另一位對園林建造與審美頗富才華的小品名家祁彪佳在為其關於園林的小品集《寓山注》作序時說明了其建園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就是相輔相成地處理好各種關係:
園盡有山之三麵,其下平田十餘畝,水石半之,室廬與花木半之。為堂者二,為亭者三,為廊者四,為台者與閣者二,為堤者三。其他軒與齋類,而幽敞各極其致;居與庵類,而紆廣不一其形;室與山房類,而高下分標其勝。與夫為橋,為榭,為徑,為峰,參差點綴,委折波瀾。大抵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險者夷之,夷者險之。如良醫之治病,攻補互投;如良將之治兵,奇正並用;如名手作畫,不使一筆不靈;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語不韻,此開園之營構也。
園林建造中處理好各種相對而互補關係的主要方法仍然離不開因與借,園林建造因其地勢、景物所需借助於他景,根據計成的總結,借景是園林建造中最重要的條件,它包括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等多種方法,即借助遠近、高低及四時變化所生產的不同景色,來增加園林的美感。通過借景,園林可以獲得他所描繪種種美景:
高原極望,遠岫環屏,堂開淑氣侵人,門引春流到澤。嫣紅豔紫,欣逢花裏神仙;樂聖稱賢,足並山中宰相。《閑居》曾賦,“芳草”應憐;掃徑護蘭芽,分香幽室;卷簾邀燕子,閑剪輕風。片片飛花,絲絲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興適清偏,貽情丘壑。頓開塵外想,擬入畫中行。林陰初出鶯歌,山曲忽聞樵唱。風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韻於鬆寮,逸士彈琴於篁裏。紅衣新浴,碧玉輕敲。看竹溪灣,觀魚濠上。山容藹藹,行雲故落憑欄;水麵粼粼,爽氣覺來欹枕。南軒寄傲,北牖虛陰;半窗碧隱蕉桐,環堵翠延蘿薛。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苧衣不耐涼新,池荷香綰;梧葉忽驚秋落,蟲草鳴幽。湖平無際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鷺,醉顏幾陣丹楓。眺遠高台,搔首青天那可問;憑虛敞閣,舉杯明月自相邀。冉冉天香,悠悠桂子。但覺籬殘菊晚,應探嶺暖梅先。少係杖頭,招攜鄰曲。恍來林月美人,卻臥雪廬高士。雲冪黯黯,木葉蕭蕭。風鴉幾樹夕陽,寒雁數聲殘月。書窗夢醒,孤影遙吟。錦幛偎紅,六花呈瑞。棹興若過剡曲,帚烹果勝黨家。冷韻堪賡,清名可並。花殊不謝,景摘偏新。因借無由,觸情即是。
晚明小品中有許多關於“借景”以成園林的具體例子,如:劉侗《帝京景物略》中關於英國公建新園的一段:
夫長廊曲池,假山複閣,不得誌於山水者所作也,杖履彌勤,眼界則小矣。崇禎癸酉歲深冬,英國公乘冰床,渡北湖,過銀錠橋之觀音庵,立地一望而大驚,急買庵地之半,園之,構一亭、一軒、一台耳。但坐一方,方望周畢,其內一周,二麵海子,一麵湖也;一麵古木古寺,新園亭也。園亭對者,橋也。過橋人種種,入我望中,與我分望。南海子而外,望雲氣五色,長周護者,萬歲山也。左之而綠雲者,園林也。東過而春夏煙綠,秋冬雲黃者,稻田也。北過煙樹,億萬家甍,煙縷上而白雲橫。西接西山,層層彎彎,曉青暮紫,近如可攀。
在劉侗看來,園林中的長廊曲池,假山閣樓,乃是不能得誌於真山真水之人建出來自我安慰的,因而當英國公偶爾發現了一處能夠環望周邊山水田野的好地方時,馬上買地建園,其中並不多置人工之物,主要為的是借景於周圍的自然環境,如此身居園中,便可欣賞到四周的海子,湖泊,古木古寺,來往人群,遠山雲氣,春夏煙綠、秋冬雲黃的稻田等諸種景物。
又如,祁彪佳《寓山注》中的一則小品也說明了園林對周圍環境的借助關係:
寓之為山,善能藏高於卑,取遠若近,而園足以貯之,池又足以涵之。池南折於水明廊,北近半莊,中引踏香堤,而以聽止橋為素湍回合之所。風動青波,鄃文細展,影接巒岫,若三山之倒水下。及開夕靄斜暉,迷離蘆蓼;金波注射,纖玉騰驚;四顧泱漭,恍與天光一色。主人於此,亦雲樂矣。終不若輕鷗容與,得以飽挹波光,任是雪練澄泓,雲濤飛漱,在鷗不作兩觀。翻覺濠濮之想,猶有機心未淨。主人故不敢有其池,而以讓之鷗。但恐鷗亦見猜,避而不受耳。
通過借景手法,寓山具有了園足以貯之、池足以涵之,藏高於卑、取遠若近的審美特點,使主人獲得“影接巒岫,若三山之倒水下”,“四顧泱漭,恍與天光一色”的審美感受。
借景除了遠借園外自然之景外,園內建築與假山、池塘、樹木之間的相互組織、近借也非常重要,按計成的說法,應達到“雖由人造,宛自天開”的境界。《園冶》中《裝折》、《欄杆》、《門窗》、《牆垣》、《掇山》等小品敘述了如何達到這種境界的方法,如“園屋異乎家宅,曲折有條,端方非額。如端方中須尋曲折,到曲折處還定端方,相聞得宜,錯綜為妙。……半樓半屋,依替木不妨一色天花;藏房藏閣,靠虛簷無礙半彎月牖。”再如:“偉石迎人,別有一壺天地;修篁弄影,疑來隔水笙簧。佳境宜收,俗塵安到。切忌雕鏤門空,應當磨琢窗垣;處處鄰虛,方方側景。”從中可以看到,其核心精神是注意曲直、方圓、高低、大小、虛實、動靜等方麵的合理搭配。如此,園林內部才具有錯落有致的層次感及曲徑通幽的空間想象感。
在園林審美創造中,除了各種具體手法外,給園林起名也是增加其審美感受的一方麵,張岱在給祁彪佳的信中說:“造園亭之難,難於結構,更難於命名。蓋命名俗則不佳,文又不妙。名園諸景,自輞川之外,無與並美。即蕭伯玉春浮之十四景,亦未見超異。而王季重先生之絕句,又隻平平。故知勝地名詠,不能聚於一處也。西湖湖心亭四字扁,隔句對聯、填楣盈棟。張鍾山欲借鹹陽一炬,了此業障。果有解人,真不能消受此俗子一字也。寓山諸勝,其所得名者,至四十九處,無一字入俗。以此地步大難。而主人自具摩詰之才,弟非裴迪,乃令和之,鄙俚淺薄,近且不能學王謔庵,而安敢上比裴秀才哉!醜婦免不得見公姑,?焉呈麵;公姑具眼,是妍是醜,其必有以區別之也。草次不盡。”
二 態以遠生意以遠韻——園林之美在於意境
園林具有可居可遊的實用與審美相統一的特點,但比起普通住宅建築來說,它的審美特點更為集中,園林建造是士大夫生活藝術化的一個重要方麵。
對於中國園林的審美欣賞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當人們走進一座園林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風姿多彩的樓、台、亭、閣、小橋、流水、花木、草石,它們讓人感到猶如融入到了一幅自然美景中一樣的舒心暢快,立刻獲得了一種全身心放鬆的審美享受;進一步由題繪在各種建築物上的頗具文學意味而又通過書法或繪畫藝術表現出來的各色題款、壁畫所組成的詩境、書境、畫境又把人帶入高一級的審美層次,這種加入了文化意味的意境無疑是從情感和理智兩個方麵給人以綜合的審美感受;再進一步由鳥語花香、湖光山影、清風明月等聲、影、光、香之虛景與上述實景相呼應將人引入了更高一級的審美欣賞境界。而園林建造本身所運用的分景、隔景、借景等諸多藝術手法,又通過虛實相生、情景結合的意境創造,給予人的美感又超越了視聽等感官上的享受以及簡單的文化上的認同等美的感受,而且在這種審美感受中包含某些哲理性的東西,使人從對有限的空間品味上升到對無限的宇宙與人生的追尋領悟之中。也就是像唐代文學家王勃在遊覽了滕王閣之後所說的那樣:“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此外,一座完美的園林佳作,還必須有工藝、家具等其他藝術門類的相助。端莊的建築配上精美的明式家具,再裝點上技藝上乘、格調高雅的各色工藝品,使園林真正成為可居可遊,既可供人生活休憩,又可讓人遊覽欣賞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更具人情味的審美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