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8日下午5點,許老家中,他老人家為我親筆題詞“山登絕頂始為峰”七個字,勉勵我無論做人,還是做學問不能失去原則。做學問隻有對信念的不懈追求,隻有達到最高的境界才能稱之為學問。如同登山一樣,隻有“會當淩絕頂”,才能“一覽眾山小”。從此,我將其作為我的人生信條,珍藏在心中。
初 見 許 老
我是一個在基層工作多年,出身平民家庭的農家子弟。早在80年代,我在財政部門工作期間就留心許老在各種報紙雜誌發表的文章,並有意識地進行摘抄,至今還保存大量的摘抄筆記。從那時起,他的思想開始漸漸地影響了我。從此,在我的心中就萌發出這樣一種願望,要是有一天能親眼見到許老,並能有機會接受其諄諄教誨該是一件多麼榮幸的事啊。15年後,即2001年7月9日上午9時,在財科所1012房間許老的辦公室,我見到了我景仰已久的人——許毅老先生。我帶著許多困惑的問題,以期老先生能給我釋疑解惑;我懷著一顆惴惴不安的心,以期老先生能原諒我的冒失。兩個小時的談話使我忘記他老人家的真實年紀,他思維敏捷,對我提出的一係列問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不厭其煩地進行了解答,我頓覺開朗。他的豁達,他的睿智,他的平和,他的人格魅力,沒有一點架子,使得我的第一次見麵印象極其深刻。從這時起我就萌發出報考許老的博士研究生、追隨其思想的決心。
成 為 弟 子
經過我4年的不懈努力,通過激烈的競爭考試,2005年9月1日,我終於被財政部財科所正式錄取為博士研究生,有幸成為許老的弟子。開學了,見許老了,他對我說,你是搞投資的,我已為你指定閻坤教授,具體輔導金融方麵的理論。她是一位心細且非常有才華的人,要虛心請教。既然來了就要好好學習,論文選題要早準備。啊,我第一次感受到恩師的陽光,我沒有理由不認真學習。
調 跟 隨 研
2005年9月19日,也即我開學後的第15天,第一次隨同許老前往安徽進行農業產業化的專題調研。而在此之前他已在江蘇進行了為期十多天的調研,按理已是相當疲勞。5天的行程,5個地市縣,驅車2000多公裏,我們師徒一行走鄉、訪村、問企業,並和當地官員一起理思路,謀發展。雖是一路風塵,可他依然是毫無倦意。年輕人的我們都感到疲憊,更何況是這位已89歲高齡的老人。對此學生們深感心疼。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在長期的社會革命生涯中,他早已練就了健康的體魄、堅強的意誌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到一處,當地同誌都對許老這種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憂國憂民的心所感動。安慶市財政局的領導說:“許老您這樣年高輩長,還在為農村發展,農民疾苦而奔走呼籲,這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我們要專門召開全體職工大會號召向您學習。”而他卻說:“我雖然退休了,但我們共產黨員沒有退休的時候。”他笑道:“‘文革’期間說我是走資派,現在走資派還在走。”是啊,他是為9億農民的福祉在奔走呼籲。革命者永遠年輕,因為他心中裝著9億農民,誰說他已90歲了,他才45公歲呢。此行安徽調研,我又一次感受到恩師為人、為學、處事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