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加希裏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哥倫比亞作家、記者。生於馬格達萊納省阿拉卡塔卡鎮。1961年至1967年僑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1972年獲拉美文學最高獎——委內瑞拉加列戈斯文學獎,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馬爾克斯的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家長的沒落》,《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篇小說《枯枝敗葉》、《惡時辰》、《一件事先張揚的凶殺案》,短篇小說集《藍寶石般的眼睛》、《格蘭德大媽的葬禮》,電影文學劇本《綁架》,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
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麵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活集中表現出來。《百年孤獨》中表現的孤獨感,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州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州近百年曆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像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1982年月10月21日清晨,哥倫比亞睡眼惺忪的人們一打開收音機就聽到馬爾克斯以聞名世界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哥倫比亞人歡呼起來。同一天,作家收到了邀請他參加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的長途電話時,被這喜訊驚呆了。人們盛讚他為拉丁美州爭得的榮譽。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西班牙人的後裔,他與烏蘇拉新婚時,由於害怕像姨母與叔父結婚那樣生出長尾巴的孩子來,於是烏蘇拉每夜都會穿上特製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後來丈夫因此而遭鄰居阿吉拉爾的恥笑,他殺死了阿吉拉爾。從此,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淒涼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寧。於是他們隻好離開村子,外出謀安身之所。他們跋涉了兩年多,由此受到夢的啟示,他們來到一片灘地上,定居下來。後來又有許多人遷移至此,這地方被命名為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的百年興廢史由此開始。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個富於創造精神的人,他從吉卜賽人那裏看到磁鐵,便想用它來開采金子。看到放大鏡可以聚焦太陽光便試圖因此研製一種威力無比的武器。他通過吉卜賽人送給他的航海用的觀像儀和六分儀,便通過實驗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像橙子”。他不滿於自己所在的貧窮而落後的村落生活,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辟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他帶一幫人披荊斬棘幹了兩個多星期,卻以失敗告終。後來他又研究煉金術,整日沉迷不休。由於他的精神世界與馬孔多狹隘的現實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獨的天井中,以致於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烏蘇拉成為家裏的頂梁柱,她活了115歲至12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