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要重點談談印度民間故事的幾個特點。
(一)豐富性
前文已經說過印度民間文學的豐富性特征,印度的民間故事可以用“海”“湖”“大林深泉”來形容。這說明,其豐富性不僅印度古人自己已經意識到了,而且也為後來世界所公認。
印度民間故事的豐富性,主要有四個原因,前文已經說過。這裏要通過具體例子談兩個現象:第一,舊故事的擴充和演變;第二,新故事的不斷產生。
1.舊故事的擴充和演變
以神話為例。如果說,吠陀早期的印度神話還顯得零散而不成係統的話,那麼,在吠陀後期和史詩時代,如《梵書》《森林書》和《奧義書》產生的時期,有一些舊的神話傳說已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豐滿。這是印度民間故事豐富性的最初表現。請看下麵的例子。
《百道梵書》中有一個洪呼王(補盧羅婆)與廣延天女(優哩婆濕)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的端倪在《梨俱吠陀》第十卷裏已經顯現,而在《百道梵書》第11章裏則得到豐富和完整:
天女優哩婆濕與地上的洪呼王相愛,但在結婚時她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洪呼王不能讓她看到他裸體,否則她就會立刻回到天上。有乾達婆(伎樂天)想讓優哩婆濕返回天上,故意使壞,深夜前來偷優哩婆濕拴在床邊的小羊。優哩婆濕埋怨沒有人阻止,洪呼王便忘記了婚前約定,裸體躍起去追趕。乾達婆趁機放出閃電,讓優哩婆濕看到洪呼王裸體。於是,優哩婆濕立即返回天界。洪呼王發瘋似地四處尋找妻子。終於在蓮花池裏見到妻子。原來,優哩婆濕正和天女們化作天鵝在那裏遊戲。優哩婆濕告訴洪呼王,她已經懷有身孕,但不能跟他回去,讓他一年後再來領回孩子。一年後,兩人相見。優哩婆濕告訴洪呼王,如果要在一起,隻有他變成乾達婆,而要想變成乾達婆,就得向乾達婆請求恩惠。第二天一早,洪呼王向乾達婆請求,乾達婆教他舉行火祭。洪呼王用這個辦法實現了願望,變成了一個乾達婆。
這個故事也許在《梨俱吠陀》時代已經比較完整了,但《梨俱吠陀》中僅見洪呼王與優哩婆濕在蓮花池邊的一段對話。所以我們隻能認為它是在梵書時代得到充實的。
在《他氏梵書》第七篇第三章有一個“犬陽”的故事,也非常有名。大致情節是:
某國王有一百個妻子,卻沒有兒子。他向水神伐樓那祈求子嗣,並許願說,如果生下兒子,就作為犧牲獻給伐樓那。很快,他就有了兒子羅西多。水神要求國王獻祭,國王一再推托。羅西多長大了,為了逃避當犧牲品,他躲進了森林。伐樓那懲罰國王,讓他得了鼓脹病。羅西多本想回去,可是因陀羅每次都來勸阻他,讓他繼續流浪。他在流浪中遇見一個窮婆羅門。婆羅門有三子,窮得吃不上飯。羅西多要出錢買其中一個兒子去替他當犧牲。結果是婆羅門舍不得長子,他的妻子舍不得小兒子,最後把二兒子犬陽賣給了羅西多。羅西多帶著犬陽回去見父王。父王征得伐樓那同意,便開始舉行祭祀。但沒有人願意捆綁犬陽,羅西多便出錢讓犬陽的父親來捆他;沒有人願意動手殺他,又是買通其父來殺他。犬陽絕望之際向天神求救,當他念誦了100節《梨俱吠陀》的頌歌後,天神果然顯靈了。他的捆綁自動脫落,羅西多父王的鼓脹也消了。犬陽的父親要把他帶回家,犬陽拒絕了。結果是祭司之一眾友仙人收犬陽為義子。
這個故事可以說是這個新時期新產生的神話傳說。
到兩大史詩和往世書時期,印度民間文學的豐富性就進一步體現出來了。史詩中除了主幹故事之外,還穿插有大量的其他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在吠陀故事基礎上略加變動照搬過來的,有的是在舊故事基礎上進一步演繹而成的,有的則是新產生的。
而在史詩和往世書之後,仍有《偉大的故事》《故事海》《僵屍鬼故事二十五則》(Vetalapancavimsatika)、《寶座故事三十二則》(Simhasanadvatrimsika)、《鸚鵡故事七十則》(Sukasaptati)等故事集,不斷湧現。
2.新故事的產生
這裏說的新故事是指印度各個地區的方言興起以後,即13世紀以後出現的不同語種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