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耆那教神話(1 / 3)

在我國廣大讀者中,知道耆那教的人不多。但在印度,耆那教算得上是一個較大的宗教,現有教徒人數500萬左右。耆那教的曆史悠久,流傳下來的典籍也非常多。一般認為,耆那教的創始人是筏馱摩那,後世尊稱他為大雄(即偉大英雄,佛祖釋迦牟尼亦有此稱號)。他與釋迦牟尼是同時代人,約30歲出家,42歲得道,布道達30年之久,終年72歲。他一生主要活動於印度北部和東部地區,時間約在公元前6世紀。在大雄活著的時候,耆那教內部就已經發生了分裂,而到公元1世紀,耆那教又分裂為白衣派和天衣(裸體)派兩大派別。這兩大派別都有自己的經典,互不相讓,都認為自己是正統。但總起來說,耆那教文獻非常豐富,並不亞於古代佛教文獻。

耆那教文獻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做經典文獻,一類叫做非經典文獻。在這兩大類文獻中都有許多神話傳說。本書所述的故事,來自這兩大類文獻。

關於大雄以前的故事,耆那教典籍中是這樣說的:

時間是無限的、無形的。一劫接著一劫周而複始地輪轉著,一劫有10的14次方再乘20年那麼久。每一劫都分為12紀。前6紀叫做升紀,後6紀叫做降紀。

經典中還說,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宇宙的中心是動魂界,下有7層地獄,上有16層天和14個天界,人獸鬼神都呆在這動魂界中。在宇宙的最上邊是經過苦修得了解脫的靈魂居住的天堂。

經典上又說,我們人類目前正處在一劫的降世裏。在降紀的最初3紀中,人類處在幸福美滿的狀態中,過著完全依賴自然的生活。人所需要的東西,隻要站在如意樹下就可以得到。那時,沒有所謂的文化,沒有法律、製度等一切約束人行為的東西。人生活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相互間沒有爭鬥,沒有戰爭。這是很長的一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人的人性一直處於沉睡的狀態。因此,那是沒有曆史的無名時代。

到了降紀的第3紀的末期,人開始從沉睡狀態中蘇醒。那個可以自由享受自然的時代開始逝去。人看到這種變化,很是疑惑和驚恐。於是他們開始把自己組織起來,形成許多的氏族部落。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傑出的領頭人物,於是人們就尊稱他們為“王”。這些“王”們很好地管理著自己的部族,於是人們又叫他們“摩奴”(人主)。為此,“摩奴”的子孫和臣民就被叫做“人”了。在第3紀的末期,前前後後共有14位摩奴。其中第一位名叫布勒帝希魯帝,最後一位名叫納坡拉耶。有史的時代就這樣開始了。

納坡拉耶管理的那片國土就因他的名字而被叫做“阿傑納坡”。納坡拉耶和他的妻子摩魯黛維後來建立了阿逾陀城。這城是印度大地上的第一座城。納坡拉耶和摩魯黛維生了個兒子,名叫勒舍波提婆,即耆那教第一祖。勒舍波提婆長大以後就掌管了部族裏的全部事務。他教給人們怎樣種田、生火、做飯、榨蔗糖、製陶器、織布、造屋和建城鎮。他為自己的女兒婆羅密發明了文字,人們稱那文字為婆羅密體字母。他又為另一個女兒蘇德麗發明了數字和計算,他教兒子們如何治理國家,並且將國土分成許多份,以便於更好管理。做完這一切之後,他就拋棄了一切財富和權力,到森林裏去苦修。在那裏,他獲得“唯正知”,創立了以非暴力和苦修求解脫為特征的耆那教,從此,人們就稱他為第一祖。

第3紀過去了,第4紀來到了。在這第4紀中,“道”和“業”是主要的。在這一時期裏,從勒舍波提婆第一祖到世尊大雄止,共24位祖。同時,還產生出12位轉輪王、9位那羅延、9位次那羅延和9位力賢王等,一共是63位偉人。其中,勒舍波提婆的兒子婆羅多(印度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是第一位偉大的轉輪王。阿逾陀國王——偉大的羅摩和他的故事就發生在第20祖牟尼蘇婆羅在世的那些年代裏;而大史詩《摩訶婆羅多》所描述的般度王子和俱盧之野大戰的故事就發生在第22祖奈密那特在世期間。黑天是奈密那特的叔伯兄弟。第23祖是巴濕伐那陀。在他圓寂250年後,第24祖世尊大雄圓寂。大雄圓寂的同時,第4紀就結束了。

由此可見,耆那教典籍中把耆那教說得非常古老,說大雄之前還有23位祖師。其實,這隻不過是一種傳說,並不可靠。所以,一般認為,耆那教的真正創始人還是大雄。

從民間文學的角度看,耆那教把兩大史詩的故事也安排在自己的發展階段當中,與早期的民間神話傳說建立了緊密的聯係,為耆那教信徒利用這些神話傳說宣傳耆那教的主張鋪平了道路。

(一)大雄的故事

耆那教神話傳說中,對大雄的生平故事描繪最多。

1.大雄出生

在印度現今比哈爾邦的木吉帕爾普爾區有一名叫巴斯貢德的村莊。相傳在大約2500年前,這裏是甘蔗族國王悉達多的國土。悉達多國王是一個公正、寬厚而又知識淵博的人。他的國家祥和,人民幸福。王後德麗謝拉也像國王一樣受人稱讚,百姓都說她是智慧與慈悲的化身。

一天夜裏,王後做了一個神奇的夢。清早當她醒來後,就去找國王,說:“我的國王,昨天夜裏,我夢見一隻大象,長有四隻長牙,夢見一隻十分健壯的公牛。我看吉祥天女坐在蓮花寶座上。然後,我又看見滿盈的月亮、金燦燦的太陽,看見雄獅、金車、聖火,美麗的花環,帝王的寶座,一對魚以及深不可測的大海。除此之外,國王陛下,我還夢見一堆珠光寶氣的首飾和盛滿了水的罐子。”

悉達多國王立即明白了這夢的象征。他說:“那夢是告訴我們,很快我們就會有一個兒子了。你夢中所見的每一件東西,都象征我們兒子的品行。那美麗的花環是說我們的兒子將獲得極大的讚譽,他的聲名將像花香一樣散布到四方。我們的兒子長大之後,將為那些因無知而背棄天職的人們指點迷津。那隻健壯的公牛是說他將是一個使耆那教更加昌盛的人。獅子說明他將是一個英雄。夢中出現吉祥天女,是說我們的兒子擁有無限的財富。那一對魚表示,我們的兒子在享受世界上的一切幸福的同時,還將為人指明獲得真正幸福的道路。”

王後心花怒放。過些日子,王後生了個男孩。小王子的名字叫筏馱摩那。

世尊大雄一出生,就顯出不平凡的健壯和英俊。當他五歲時,他被送到師父那裏去學習。但幼小的筏馱摩那根本用不著跟師父學任何東西,他在前世就掌握了一切知識。天界諸神都在談論這個非凡的孩童。一天,因陀羅對諸天神說:“這世界上沒有一位天神和惡魔能戰勝這勇敢的孩子。”一個天神聽了這話,有些不相信,就變化成一條巨蟒,盤繞在樹上。筏馱摩那看見了,一點也不懼怕,從容地伸出右手把那巨蟒從樹上扯下來,然後輕輕一拋,扔出很遠。那天神看到筏馱摩那如此勇敢而強健,心悅誠服地回天界去了。

大雄出生前,其母夢見異兆。這個故事會使我們自然想起釋迦牟尼出生的故事,兩者間竟然有不少相似之處。這說明,大凡一位新教主的誕生,總要伴隨著各種瑞相和奇跡。而新教主也必然是先天的智者和神人。有趣的是,那夢中的東西,在耆那教徒看來都是吉祥的。

2.大雄出家

世尊大雄出生的那個年代,整個婆羅多大地上到處都是惡行。人們背棄自己的天職,幹盡壞事。因為無知,人們以向天神獻祭為借口,殺死許多生靈。婆羅門因自己會背誦經典而以學者自詡。他們隨心所欲地欺壓低種姓的人。

筏馱摩那已經長大成人。他看到這種種惡行,心中很是不安。

王後德麗謝拉看到自己的兒子長大了,就開始考慮兒子的婚事。得到了國王的同意,王後立即來找兒子,說:“我的兒啊,揭陵迦的國王勝敵來拜訪我們了,他的女兒耶輸陀羅也和他一起來了。耶輸陀羅長得很美,我們想要她做兒媳。”

筏馱摩那微笑著對母親說:“母親啊,請你原諒。你難道沒有看見如今的世界上到處都是罪惡和欺詐?人們以達摩的名義在殘忍地屠殺生靈。”

王後說:“我知道你為天下人的幸福而生,你是為了解救人們苦難而來到人間。但是,你還這麼年輕,正是娶妻生子的年齡,來日方長啊。”王子回答說:“母親,你說的全在理。可我還是不想被婚姻的鎖鏈束縛。”

王後隻好回絕揭陵迦國王。揭陵迦國王帶著自己的女兒失望地走了。

筏馱摩那28歲的時候,父母雙雙過世。他協助哥哥管理國家。兩兄弟盡心竭力,使國家昌盛,人民富足。可他不想長久陷在世俗生活中。30歲那年,他開始過和出家人一樣的苦修生活,每日隻吃一餐,布衣粗食,睡在地上。

兩年後的一天,他得到兄長的應允,在印曆九月(相當於公曆11~12月份)黑半月的第十日,他的哥哥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儀式。然後,請大雄坐進“月光”轎。世尊大雄就這樣舍棄了王宮的豪華生活和世俗享樂,做了個出家人。全城的百姓都聞訊趕來,懷著崇敬和戀戀不舍的心情為他送行。在離別之前,大雄將自己所有的東西都分發給了窮人,像初來世上的嬰孩一樣一無所有。百姓們尾隨著那聖潔的“月光”轎,祝福著他。如雨的花瓣落在轎子上。

大雄出家的一幕顯得不那麼神奇。但他似乎是懷著天生的使命來到人世,是下凡救世,在這一點上,與印度教大神毗濕奴下凡救世是一樣的。

3.大雄坐禪

大雄立下誓言:在12年內,他將笑著承受肉體上的一切痛苦,全身心地去獲得知識和智慧。他從不在一個地方住三天以上,隻有雨季才停下來。

大雄的第一個雨季是在阿斯蒂村度過的。第二個雨季是在那爛陀。大雄就這樣不停地四處雲遊,苦行修煉。

一天,大雄來到一座村莊外,在一塊田地旁坐下來,默默禪思。一個農民正在田裏耕作。傍晚,農人卸下耕具,放開耕牛,急急忙忙趕回家去。農人走後,那兩頭牛一邊吃草一邊走向遠處。等農人回來時,牛已經沒了蹤影。他非常著急,就問大雄牛往哪兒去了。世尊大雄心注一處地禪思,根本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事。農人見他不回答,就轉身往樹林裏尋找,轉到天黑也沒找到。這時,他看見自己的牛正臥在大雄的腳前,而大雄仍閉目端坐在原地。農人認定這出家人在捉弄自己,那兩頭牛剛才一定是被他藏起來了。農人破口大罵起來。罵了半天,大雄竟毫無反應,農人更加憤怒。他撿起石頭將兩根小木棍進了大雄的耳朵。

這時,天界的因陀羅正在打坐。他通過神通知道了這暴行,下凡來保護大雄。因陀羅顯現在農人麵前,斥責他說:“愚蠢的家夥,你知道你在幹什麼嗎?知道你麵前的這個人是誰嗎?他不是凡人,他是世尊大雄,你怎麼敢這樣對待他?”農人嚇得魂不附體。他兩手合十,戰抖地說:“饒恕我吧,我有眼無珠。”